根據能源局2019年5月的簡報資料,遴選風場總共3,836MW,20年躉購均價是每度電5.5元,每MW每年滿發時數上限以4,200小時來計算:

3,836,000瓩 x 4,200小時 x 20年 x 5.5元 = 1.78兆元

另外的競標風場共1,664MW,每度電價採最低的2.3元,滿發時數也比照用4,200小時來算:

1,664,000瓩 x 4,200小時 x 20年 x 2.3 元 = 0.31兆元

兩者加總,說執政黨的2025年5.5GW離岸風電計畫總經費(台電20年購電總費用)高達新台幣兩兆元是真的有所本,當然裡面包含建造風場與維運的成本。但是不要再以為離岸風電政府沒有出半毛錢投資,兩兆元是未來20年台電必須付給這些歐洲開發商的買電錢,重點是「台電的錢是從哪兒來的」?

遴選風場的躉購費率是被認為最有爭議的部份,自公告費率前到PPA簽署後,我們一直大聲疾呼就是希望經濟部能急踩煞車、檢討政策。因為如果一開始就採風場競標而取得2.3元的競標價,台灣未來20年可以省下一兆元台幣:

3,836,000瓩 x 4,200小時 x 20年 x (5.5-2.3)元 = 1兆元

多出的一兆元足夠政府編列預算扶植本土的離岸風電產業;一兆元也可以拿來將3.8GW風場容量翻一倍。不僅大幅增加台灣再生能源的供給,也能夠擴大風場建造的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增加開發商的投資吸引力。

甚者,一兆元交給國防部可以買1,500輛的M1A2戰車排滿西海岸,還有近4000套肩背刺針飛彈對準天空,讓敵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兆元交給鴻海去投資美國,可以讓川普至少再飛威州三趟跟郭董一起出席記者會,外加好幾次的白宮見面會。

如果3.8GW採用競標價格,開發商就更會謹慎控制成本,就不會草率地從歐洲等地運送昂貴零組件或是外派人員到台灣,他們自己就會努力執行在地化,找尋優質的台灣廠商一起合作。不同於蜷曲在政策保護傘下,經由競爭而出線的本土廠商,才能培養厚實力面對全球的產業競爭。

全世界從沒有國家像台灣在去年一次發出5.5GW的離岸風場案,如此大規模是開發商夢寐以求,但是我們的政策卻是弱弱地要將額外一兆元台幣交付給外國開發商,然後冀望他們能好好地照顧本國廠商,期待他們見錢眼開就會傻傻地將吃飯的傢伙跟技術教會本土廠商,未來好在世界的舞台搶他們的生意!?

Believe it or not,台灣最美的風景是離岸風電的錢!

 

參考資料:離岸風電推動現況與展望 - 行政院

 

https://www.ey.gov.tw/File/11A5C30CA17A5735?A=C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