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為職稱,長期在媒體發表時事評論的林建山先生,近日刊出兩則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直叫人嘖嘖稱奇,不禁懷疑到底是在談論經濟議題,還是用經濟議題來幫威權政體辯護?

林建山先生在「這種不正義不道德的事,蔡英文不該繼續胡為亂作」一文中,痛批行政院日前宣布將近四百億的超額稅收,用於補助經濟弱勢等政策作為。首先要指出的是,超額稅收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實際收到的稅,比政府預估的還要多,在稅率結構等其他變項沒有大幅更動的情況下,會出現超額稅收,就代表著經濟有所成長。根據財政部統計處於2018年1月公布的「近期經貿與稅收情勢」資料,至2017年為止,已經連續八年賦稅收入是正成長,可為佐證。

因此,如果真的要用專業來討論超額稅收的問題,方向理應是意識形態面的「多出來的稅收怎麼用」,以及技術面的「是否要重新調整計算方式來減少超額現象」。就前者言,蔡英文政府以經濟弱勢優先的「還利於民」,其實就是減少貧富與階級差距的財富重分配而已;就後者言,超額稅收代表政府的估算是比較保守的,如果要更貼近現實,調高稅率恐怕會是其中一個作法,但應該不會有人喜歡。

然而,林建山先生的評論方式,居然一破題就說「只有兩蔣時代才有『嚴守國家財政秩序』『講求財政效能』『精進財政效率』」,是「正常健康的稅收超徵」。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稍懂台灣近代史之人都知道,台灣在戰後經濟成長的主因,在於冷戰結構下的美國經濟分工與日本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工業基礎。國民黨沾沾自喜的「十大建設」,都要等到1974年才啟動,距離國民黨逃亡來台,都已經快三十年了,請問,之前在幹嘛?如果要說到嚴守國家財政秩序,「十信案」又是爆發在誰執政的時候呢?

再者,林建山先生另一篇「蔡英文苟不利投資,又怎能救臺灣經濟」文中,表示美中貿易戰第一波,中國只有受到皮肉之傷,藉此反駁經濟部宣稱的台商鮭魚返鄉潮。然而根據統計資料,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讓中國股市在2018年蒸發2.8兆美金,中國學者向松祚更公開直言中國經濟成長率實際只有1.67%,甚至有可能是負的。

從以上幾個近期案例來看,林建山先生表面上是討論經濟議題,但實際上都是在幫威權政體美言。坦白說,要這麼做是個人的自由與選擇,然而採取這種與歷史偏誤、資料與事實不合的方式來論述,也難怪會因為學歷問題,有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的前科了。

文/凡寫過必留下痕跡(經濟業餘愛好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