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在老長官生日宴上,與久違多年的同事們歡欣共聚,壽星很興奮的告訴大家,他正在學習日文。大家很敬佩老長官能「活到老,學到老」,且學習熱忱滿滿。當下很好奇的請教他是否遇到過「學習障礙」?心想若不是五段動詞,就是敬語或文法上的使用問題。想不到,老長官的回答竟然是「五十音背不起來」。

日語五十音其實不需要從頭背到尾,而是先記住「五個母音」(あいうえお,a-i-u-e-o),和各行字首的「九個子音」(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ka-sa-ta-na、ha-ma-ya-ra-wa),再將子音和母音合著唸(如か行的かきくけこ、ka-ki-ku-ke-ko)即可。衆所週知,年紀越大,記憶力越差,新東西常即學即忘,越晚學習真的是困難多多。老長官為了加強記憶效果,還努力去尋找五十音的漢字源,未料助益有限,反増困擾。畢竟日語五十音由漢字簡化而來,如果捨簡就繁,不是自討苦吃嗎?最好等熟記五十音後,再來對照漢字也不遲。當然,提早認識五個母音的漢字源「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藉以増添學習樂趣,倒也無可厚非。

日文除了上述字體稱「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外,還有另一種叫做「片假名」(カタカナ、katakana),長得很像印刷體,是非常規規矩矩由一筆一劃組成。兩者皆由漢字衍生,平假名源自中文草書,片假名則由中文楷書而來。因為日本文字並非原創,係假借中文漢字而來,故自稱「假名」(かめい、kamei ),而稱漢字為「真名」(まな、mana)。

外國人學習中文和日文,說是學真(名)和學假(名)也說得通;學得好就是「真真假假」,學得不好就變成「真假不分」。目前的我,日文還有待加強,大概屬於「真多假少」的階段,需要再多「假」一點才行。

當年,五十音的片假名可是把我整慘了。想說平假名很輕鬆就學會,片假名應該也是手到擒來、應用自如吧!沒想到片假名的刻板字體,毫無規則可言,再怎麼努力就是記不住。歷經挫折,一籌莫展之際,湊巧日籍同事經過身旁,見我愁眉不展的望著日文教材發呆,好奇的問說:「怎麼了」?我簡單敘述一下,他竟然哈哈大笑,回說:「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daijoubu),沒問題啦!原來,片假名是不用背的,只要使用時多查字典,而且一個詞、一個詞的查閲,如「アイス」(ice、冰)、「アメリカ」(America、美國)、「ハンバーガー」(hamburger、漢堡)⋯⋯,一回生兩回熟,即能克服片假名的學習障礙。

最好玩的是第一次造訪東京,看到街頭上的招牌統統使用片假名,心想正好拿來練習讀看看;「マクドナルド」(McDonald、麥當勞)、「ディズニーランド」(Disneyland、迪士尼樂園)、「ケンタッキー」(Kentucky、肯德基)⋯⋯,還蠻洋涇浜式的怪腔怪調,聽起來像英語卻是日語,十分有趣。這段片假名的學習經驗談,讓我想到自己記同事名字所用的方法,原來是受到此事的啟發。面對將近兩百位的同仁,如何一一叫出名字來?躲在辦公室強記員工名冊,效果有限,藉由每天的走動管理、見面打招呼,就好像學習片假名一樣,認詞、勤查、活用⋯⋯,一切就熟門熟路、水到渠成。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