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同樣都是去牙科看診,為何有的診所掛號費是50元,有的是150元,甚至還有收到500元的,這當中標準為何?似乎從醫術和儀器設備也找不到答案。
直到前幾天,我上網查了相關新聞,才發現很多民眾也有類似的抱怨,為了避免這個亂象持續擴大,衛生署規定,從七月一日起,醫療機構的掛號費門診上限是150元、急診是300元,呼籲各家診所能配合。
然而,弔詭的是,這項規定並沒有強制執行力,像是道德勸說,針對超收掛號費的業者,衛生署在網站公布了名單,但沒有處理任何罰則,在金錢的誘惑之下,試問:哪家業者會乖乖下修掛號費呢?
醫療問題並不是我研究的專長,但以一個病人和民眾的立場,我希望主管機關能多幫大家的權益把關。尤其是,超收掛號費的現象在中醫和牙醫最普遍,民眾的需求性高,若缺乏完整而有效的規範,病人豈不是要被剝兩層皮?
另外,我也發現,真的很奇怪,台灣的主管機關很喜歡只訂出遊戲規則的「上限」,表面上看,是給了業者良心發揮的空間,但實際上很少有人願意跟錢過不去,最後就造成業者幾乎都設法往「上限」走。
以掛號費為例,規定門診費是0到150元,上限是150元,就讓業者彷彿拿到了尚方寶劍,盡量向上限靠攏。我實際了解我家附近的診所,只收掛號費50元的,寥寥無幾,大多是收100元,也有少數收150元。如果掛號費是150元,再加上50元以上的部分負擔,對收入不豐的家庭來說,還是會形成經濟壓力。
不僅掛號費只訂出「上限」,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信用卡的循環利息也只訂出上限,不得超過20%,導致多家業者多採18%到19.5%之間。後來,消基會出面要求,希望銀行能調降利率,銀行順水推舟調降了,但仔細去探就,做的還是表面功夫。
銀行針對信用好的、償還能力高的,去調降利息,信用能力不好的,大都維持現狀。所以,像我這種從來不用循環利息的人,銀行就把我的利息從19.8%調到13%,但問題是,我永遠也用不到啊,反而是那些經濟狀況不佳、極有機會用到循環利息者,利息始終維持在高檔。
政府常說要「苦民所苦」,高房價的問題,政府不知是沒有能力還是不願去解決,但至少類似這種掛號費、循環利率等民生小事,主管機關更應積極解決,否則真的很容易讓人民寒心。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