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1,因「旺中案」而起的反媒體壟斷大遊行上路,18年前「自立抗爭事件」、「為新聞自主而走」的許多老靈魂又被召喚重返街道。

 

雖然近來旺中集團若干荒腔走板的行為,激起91當天活動熱情的參與,但還是有不少人在問:遊行能改變什麼?18年前颱風天的「為新聞自主而走」的行動,又曾經改變過什麼?

 

1994年的「為新聞自主而走」雖起因於「自立事件」,但規劃整個活動的「901新聞自主推動小組」卻是跨媒體的。「901為新聞自主而走」有三大訴求,「落實內部新聞自由」、「推動編輯室公約」及「催生新聞專業組織」,這三個訴求邏輯上環環相扣,並且有具體要落實的行動目標。

 

1994年,解嚴已經六、七年,政治威權相當程度消退,所謂「外部新聞自由」大抵建立,可是「自立事件」清楚顯示,透過商業資本從內掌握,媒體的編輯部仍然會被剝奪依專業自由運作的空間,所以當年「為新聞自主而走」就標示了「落實內部新聞自由」為運動主要目標。

 

簽訂「編輯室公約」是落實「內部新聞自由」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新聞界真正瞭解「編輯室公約」的人非常少,不要說絕大多數資方不會有意願簽,即使簽了,編輯部的人員沒有勇氣捍衛,也是徒勞無功。國內公共電視和中央社分別簽有類似的約章,在公共電視或許還有一點功能,在中央社恐怕都沒有人記得有這麼一回事了。

 

由於瞭解到要「落實內部新聞自由」以及「推動編輯室公約」不是那麼容易,需要長期的努力,所以1994年「901新聞自主推動小組」最具體的行動目標其實是「催生新聞專業組織」,而這個目標也確實在隔年329實現,成立了「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台灣記協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自主運作超過17年,而且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它現在已經是國際記者聯盟(IFJ)有相當發言權的成員。在國內,記協是記者權益和媒體環境的重要守護者,碰到媒體事件一定聽得到記協的聲音,而從這次的「反媒體壟斷」行動,更可以看出記協在台灣媒體改革運動上所扮演的積極角色。

 

記協的例子說明了,台灣的媒體改革行動不會在街頭遊行的情緒散發之後就結束。

 

不過,18年後的「旺中購併案」和18年前的「陳政忠入主自立事件」,性質上有極大的差別。當年,大家擔心的是一個明顯挾帶政商利益的小政客,可能毀掉一個具有傳統的個別媒體,而今天,則是一個被質疑向中國利益靠攏的大財團,藉由關鍵性的購併案,可能讓台灣媒體變成一言堂的問題。

 

這次是因為旺中高層的浮燥失策,指示旗下媒體瘋狂攻擊學者和學生,才會引發社會這麼強烈的反彈。可是,如果媒體老闆是比較深沉、淡定地進行他的購併計畫,而其他媒體又基於利害考量相互掩護,那誰能為台灣守望,讓人民不受矇蔽呢?這次旺中事件,很多批評指向蔡衍明做為媒體經營者的適格性,但其實過程中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他多數媒體基於不同理由自我閹割的狀況。

 

如果主要媒體都因為政治或商業利益考量,刻意掩蓋一個發展中的嚴重事態,即使台灣社會有再大的抗議能量,也會因為資訊的匱乏,根本發揮不出來。所以,對我們而言,抗議、上街頭,都還在其次,重要的是要媒體突圍,媒體發聲,必須構築可以免受不當利益包圍的媒體管道,讓事實真相可以無所忌諱地呈現出來。

 

台灣日益惡化的媒體環境不是從「旺中案」開始,基於這樣的認知,導引出三年前「新頭殼」網站的成立,今天的「旺中案」只是更加證實這個當年決定的正確性和必要性。事實上,這段期間以來,反對「旺中購併案」的一些關鍵性的事實,包括「陳雲林訪台A咖、C咖事件」、「福建省長蘇樹林訪台的新聞置入案」,都是透過「新頭殼」網站的獨家報導,才為眾人所知曉。

 

反媒體壟斷,除了上街抗議,還能做什麼?對這個問題,我們用「新頭殼」已經紮紮實實地回覆了三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