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始末與官方應對

於2025年7月,杭州市餘杭區仁和與良渚街道爆發嚴重自來水異味事件。居民自16日起陸續反映水體散發如糞臭、腐敗、有機燃燒等異味,並以濾網、毛巾等工具過濾出黃褐色沉澱物,引發大規模囤水、跨區洗澡與社群恐慌。餘杭區政府遲至19日方通報,指異味疑與藻類厭氧降解所產硫醚類物質有關,並強調供水水質「已有效控制」,否認網傳「糞水混管」說法。

惟前揭說法資訊缺漏,未交代污染源頭、空間範圍、健康風險或監測項目。部分居民自費檢測,要求公開有機物與微生物指標。官方不但未即時解決問題,亦未設立緊急供水平臺,反而將質疑者定性為「造謠」,並宣稱有民眾已遭依法查處,引發外界對政府以刑事手段壓制公共質詢之強烈反彈。補償方案亦引發民憤,水務公司僅以每戶5噸水費折抵,折合人民幣14.25元,遠低於實際購水與家電清潔成本。輿論因而持續升溫,群眾對政府之不作為與甩責心態形成高度不滿。

二、改革榮耀與災難落差

餘杭近年因供排水系統改革屢獲官方表揚。餘杭環境(水務)控股集團董事長高偉興主導全國首創「三水合一、五位一體」體制,強調供水、污水與雨水統合,並涵蓋規劃、設計、施工、監管與運維等全流程。餘杭因前揭設計獲2019年浙江省水環境最高榮譽「大禹鼎」,高偉興亦獲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

然此次糞水事件顯現官方讚揚樣板與現實風險存有重大落差。官方通告非但未說明三水合一體系是否涉及事件,亦未釐清統一管網是否有交叉污染可能。

三、公信崩潰與治理正當性風險

餘杭異味事件迅速轉化為治理信任危機。官方通報遲緩、補償輕忽、檢測片面,使民間不僅質疑供水品質,更喪失對制度公正與資訊誠信之基本信任。社群媒體大量出現嘲諷言論,如有網友形容:「給一千萬吃屎肯嗎?結果政府給我14.25元,我就吃屎了。」亦有居民諷刺稱直把杭州做「便州」,顯示行政機關與民眾認知落差已至臨界。

前揭嘲諷不僅為情緒反應,實為對長期治理失靈、資訊壟斷與缺乏問責的深層反彈。倘威權政府體制未能即刻公開完整檢測報告、釐清與三水體系之關聯、建立常態性透明溝通機制,此類災難終將重演。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