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曹天堡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曹天堡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寫給台灣人!中國廣場舞大媽與轉型正義

    2021.10.27 | 16:12

    廣場舞大媽與轉型正義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人盡皆知的群體——廣場舞大媽。這群體的組成人員是退休的女性,文化大革命中的紅衛兵主力。   廣場舞大媽會在每天晚上7點多開始,在小區門口的空地擺上一個音響和擴音器。紀念播放的是現最流行的口水歌,比如火紅的薩日朗啥的。然後她們跟著節奏律動,由於是老人,動作篇幅不會很大。   然而她們製造了不可解決的問題——噪音擾民。   她們播放的音樂聲太大了。大到什麼地步我在屋子裏戴耳機聽音樂,我聽不到音樂聲。有人會說,反正她們9點多就散了,有什麼的?   首先那時間是學生寫作業時間。其次不一定是誰會在那時7睡覺。即使真的沒事,心中也覺得煩躁。   有沒有人抗議呢?太多了。警察來過嗎?當然。   無效。   廣場舞大媽是一群無敵的存在。有人敢阻擋,馬上有人躺地上,賠錢上醫院吧。接下來是道德審判——你們都沒有爸媽嗎?老年人好不容易自己找樂,你們也要阻擋,作孽啊。   警察面對這等情景,敬而遠之。   她們年輕時,就是毛主席的紅衛兵。文化大革命你們很熟了,她們殺人不犯法知道吧?曾經有一個女生叫宋斌斌,受到了毛主席接見,毛主席得知她的名字之後說[不要彬彬,要武嘛!](當時提倡武鬥)   宋斌斌改名為宋要武,在文化大革命中殺了7個人。   所以為什麼廣場舞大媽這麽可恨又沒人治得了?   #因為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她們在文化大革命隱匿就不是什麼好鳥,如今老了,還在禍害人間。   #缺了什麼 #轉型正義   在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時,為了減少阻力,對於黨曾經翻下的錯誤既往不咎,[團結一致嚮前看]這是鄧小平的指令。誰敢回頭看?   #中國缺了轉型正義   壞人還在人間當禍害。她們可不覺得自己錯了,毛主席一聲令下我們才這麽幹。   可誰有機會否定毛澤東?老鄧巔峰時可以,可是[愚忠]讓他錯過了。   於是廣場舞大媽複製了無賴精神。   #沒有轉型正義的代價 #寫給台灣人
  • 投書 裸奔的台灣

    2021.10.25 | 20:12

    裸奔的台灣      整個2019年,台灣政治的主軸叫做[抗中保台]。2020年1月11日,台灣人用選票讓2019年完美收官。   2020年春節一過,罷韓第二階段開始,短短幾天20萬大關已過。武漢肺炎在台灣造成了恐懼,也凝聚了民心。防疫很成功。大多數理智的台灣人用[我OK,你先領。]這種大愛精神,向全世界宣告[我台灣,我驕傲]。   2020年的第一季,台灣,用實際行動和數據證明,自己離中國越來越遠,離美國越來越近。台灣,越來越安全…   嗎?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整個2019年,華為、OPPO、小米(紅米)、VIVO等中國品牌手機總體在台灣的銷售量佔手機市場份額的20%。也就是說每5個台灣人當中就有一個使用中國手機。   多少人在使用微信、支付寶?   多少人在使用剛剛擠掉FACEBOOK佔據世界第一下載量的手機軟體抖音?   又有多少人在使用愛奇藝在追劇?   族繁不及備載。   這時候有人會讓我閉嘴。[你不就是想說中國的手機和軟體會回傳數據嗎?我一個普通百姓也不去中國,跟我有什麽關係?]   不是的,中共真正需要你的,是你們的定位來推倒出[普通人們]的慣性移動軌跡。   大家都知道,國與國之間的全面戰爭一旦開打,強國會首先摧毀弱國的軍事基地、機場、發電站……等。   問題是,中共在我們可見的幾十年之內,都沒有對台灣開展全面戰爭的能力。   那麽當有一天中共發現台灣離中國越來越遠而且還活的特別好、國民黨又好像永遠拿不到政權的時候,中共會做什麽呢?   有朋友跟我提過這個問題,他說中共會採取圍而不打,飢餓島內的戰術。這顯然不可行。在遊戲當中這叫送死。美日夾防,解放軍的船都回不來中國。   真正會有的風險,其實台灣已經為大家演示過了。你們叫做[熊三誤射],口徑特別一致,這是[誤],不是故意的。可能你們也相信了吧。   台灣的派出所,警察室內有配槍。稍微懂一點的朋友會知道,槍彈分離。那麽怎麼會有人會相信一個新兵蛋子一拍按鈕一個飛彈就射出去了呢?你當這是電子遊戲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我要說的是,未來中共被惹急了,懲罰台灣的方式就是[誤射]。   當然,懲罰就要有恫嚇和訓誡的效果。要達到的是[我錯了,我回去]的目的,就要[誤殺人]。這很簡單,中共做出開戰的樣子,射一枚飛彈在左營某處。殺多少人是有台灣人決定的。   怎麼說?在現代戰爭的觀念裡,只要掌握敵國10%人民的行為慣性,一個正常國家就會知道在某年某月某日幾點幾分幾秒在A點有幾百人,B點有幾千人,C點有幾萬人。   那麽中共選擇了某[誤射]點以後,射、道歉、賠償、宣佈結束。然後台灣就亂了。到時美國甘願到和事佬還是替台灣出頭對中國開戰?   我們需要知道一個關鍵點,在2020年的今天,各國的軍事力量沒有秘密,普通人的個資才是敵國要掌握的重點。為什麼?因為在軍事上來說,雷達的進步速度是硬武器的好幾倍,就像你總是誤以為你的手機性能真的能帶動的起蔡司攝像頭一樣。   所以我們回到原點,用華為手機的你,比王炳忠的危害大多了。你總是看抖音哈哈大笑,追劇追的哇哇哭。你以為這沒什麽。   1月11號投完票的你,想象過一個月以後這世界變了樣,你,要戴著口罩嗎?未來的某一天戰爭來了你肯定也沒準備好不是?   所以,抗中保台,別用中國手機和軟體,保護個資,別讓台灣裸奔,給台灣加上模和套,從你做起。
  • 投書 中國籍資深媒體人看本次罷免

    2021.10.23 | 19:42

    這次陳柏惟的罷免,實在不合理。因為當時選舉輸家得票的百分之七十,就可以罷免當時得贏家,這遊戲規則誰定的? 2016年11月29日立院三讀通過選罷法,民進黨團稱:這是民主的勝利。   我看了一下三民自,嘉賓都說應該修法,如喪考妣。   既然這法是台灣民主之進步和勝利,為什麼要修?遊戲規則你定的,場地你選的,決戰時你都能輸,然後你就說我你定的遊戲規則不合理。   這很民進黨。然而…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的不止要說這個。   陳柏惟說了一句非常惹人厭的大實話:跟國民黨站在一起的都是假公民。   這話說的輕了,能容忍公廟被黑化,能容忍惡勢力,能容忍黑道環繞,只因為顏家[照顧]過自己。這一類人,說是假公民太輕了。   對,我想說的就是這不是制度和法得問題,這是人的問題!   更甚是整個南部,民進黨派來個西瓜都能當選的地方。在2018年謝龍介攜韓流在台南選立委,差一點就贏了,有人說是韓流,其實不止。為什麼柯P會在屏東插旗?   因為南部很多人是長期吃老共的讓利活的滋潤。   我與台灣人打交道十幾年,只有台北人稱得上是合格公民。其他地方的台灣人,像沒開化似的,比中國人還中國人,只會二分法,而且沒是非感。   民進黨雖然有時過分,但畢竟是台灣親兒子,大壞事不可能做。悲哀的是台灣沒第二個民進黨。   如果有一天,這群整天喊口號的殭屍一樣的台灣人出賣自己的土地而不自知,他們手裏得選票就能把台灣賣了。   他們連顏清標都能忍,共產黨的糖衣炮彈能分辨嗎?   我的結論就是:大部分台灣人是假公民,如果再不清醒整天太晚南波灣的傻子一樣的喊,任人擺佈,一國兩制在等著你。
  • 投書 「台式國語」曾經比較潮

    2021.10.16 | 07:23

    記得一年多前,很多台灣人因為[視頻]一詞吵的不可開交。引子是新北市政府舉辦[校園反毒創意視頻競賽],要求參賽學生使用爭議性軟體抖音。最終新北市政府取消了該活動,沒想到事件失焦:有一些台灣人注意到了中國用語[視頻]。   賽事已經取消,對於[侵入性詞語]當時有些人依然餘怒未消。這些人好像忘記了,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只要能夠[成功的]交流完成,使用什麼詞語其實並不重要。   當然,反對[反對視頻]的意見也不少。大家觀點不少,各抒己見罷了。該用的人還是會用,有[語言潔癖]的人永遠不會使用[視頻]這個詞來代替[影片]。   今天我想說的是,其實中國人被台灣人的[台式國語]影響的更多。這曾經的故事,精彩絕倫。   改個開放三十年,在兩岸交流愈加頻繁之下,中國被[台式國語]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侵入頗深。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從深層次的心理面來詮釋的話,是中國人[崇拜精英]的心態在作祟。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標誌,就是台商的大批入駐中國。   而在當時中國的心中,[台商]就代表了精英。中國的改個開放需要一個[指導者]來帶領這群南下闖天關的中國人的教學,至少,可以讓中國人模仿。學會起手式,才能開始未來的路啊。   那時,中國人的月薪大多數在幾十塊上百塊錢。相對比的是台商手中動輒幾萬元的交易額度。這種巨大差異足以震撼一個人的靈魂,讓當時想創業的中國人有了一個想法:[我要模仿你]。   一部分中國人跟著台商致富。在台商身上,中國人什麼都學,什麼都模仿。[山寨中國]的名號就是從那時開始在坊間流傳。   台商在中國人的眼中,是菁英。整個台灣島朝氣蓬勃,也值得中國人來[模仿]。台灣電視劇和電影當時風靡全中國,台灣島上的一切,好像都值得中國人學一學。   你有[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我就有[快樂大本營]。雖說模仿的不倫不類,但是在中國,當時這個節目還是引進了一股風潮,火爆異常。   除了學習賺錢,學習說話以外。中國人也學起了台灣人的生活習慣。比如,中國女生掛掉了腋毛。   最關鍵是[范兒],說話方式。貌似高級,值得效仿。台灣人說話的節奏比較慢、語氣比較柔和、尤其是[斷句],真是一門學問啊。   筆者深刻的記得,[有]這個字的使用,在中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最終鬧到了中央(政治协商会议)。   中國人說:[我吃飯了]。   台灣人說:[我有吃飯]。   於是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有]這個字上,中國年齡層的自我區隔。   中老年人極度討厭[有],年輕人趕時髦,追求[有]。   因為這[有]字的使用習慣,有一些家庭甚至鬧起了家庭革命。   [我有吃飯]在長輩的耳朵裏,刺耳無比。終於,有權力的人站了出來,[和珅]的扮演者王剛在某一年的政協提案,任何演員在影視劇中不得使用[有]字體!   用他的話說:[吃飯了就是吃飯了,有什麽有!?]   這個提案引起了當年中國人極大討論。在那個言论管制還不那麽嚴格的年代,大家辯論的不亦樂乎。如今在網路上依然可以找到那年正方雙方的各種論文。   而諷刺的是,這個提案最終是否通過,根本沒有人關心。   大家也都明白,法律可以約束一個人的言論,卻需要約束一個人的語言使用習慣。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現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停下來駐足觀望一番:我的國,[有]了嗎?   中國人大多數人依然說[我吃飯了],少數年輕人說[我有吃飯]。中國人用時間證明了一件事:外來語言習慣無法改變一個國家國民的總體語言使用習慣。   那能改變的,只有流行的詞彙而已。而一個詞彙流行必然有它的原因,流行者,必消逝。我們真的不必憂國憂民到動輒得咎的地步。   親愛的台灣朋友,專制中國曾經識圖用法律來規範[侵入性]用語習慣,最終失敗。在民主台灣這樣一個無法立法來強迫國民不要用某種中國詞彙的國家,某些台灣人的憤怒與無奈我可以理解。   可是你們可以做的,也只能約束自己而已,在民主台灣,你們無法影響到別人。   中國的前車之鑑,叫做[做不到];也許台灣應該做的,也只能叫做[不必擔憂]吧。    
  • 投書 中國人對台灣的膝反射式「使命感」

    2021.10.14 | 14:13

    中國人對台灣的膝反射式「使命感」 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早已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他們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關於「台灣問題」,根本不需要思考。 要完整了解「中國」可能很難,但要瞭解「中國人」並不難。多數中國人對於生活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吃飽穿暖。而其他的種種慾望,也都是建立在這四個字之上、或從中衍生出來的。 為什麼?因為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活在一個連「吃飽穿暖」都無法達成的世界裡。 在我母親的年代,她整天餓肚子,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她們三姐妹只有一條褲子,使用方法是「誰出門誰穿」,在家的人只能光屁股。那是距離我這一代其實並不遙遠的辛酸年代。 我的父母輩,也會把這一份屈辱傳遞給我——他們吃了至少兩代人的苦,換來了我們如今,在他們眼裡看來十分美好的生活。 然而,他們的「屈辱」是怎麼來的?三個字:毛澤東。可是他們最熱愛的人,同樣是偉大的領袖永遠的主席毛澤東。台灣人可能不知道:台灣辟邪掛鍾馗像、有些放關公像;中國人辟邪掛毛澤東像。隨著時光推移,這種現象在城市少了,但在農村依然比比皆是。 我的上一輩心態其實很矛盾、很痛苦。大多數人會說:毛主席的功過是「七三開」,過是晚年犯了錯誤(如文化大革命)。但到最後面還是定會補上一句:毛主席讓我們中國人站起來了! 最後面這一句,是爺爺輩傳給父輩的。爺爺輩的中國人,幾乎全數經歷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1949 年「新中國」建立,蔣介石留給他們的,是一個爛攤子。但那時的中國人,無比貧窮卻也無比驕傲。 因為,之後確實再也沒有「外國侵略者」敢來欺負他們了。儘管他們還是、或者說更吃不飽更穿不暖。可是那一份能讓個體忘卻自身屈辱的集體「榮耀感」,千金難買。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而這一份集體的記憶、或者說集體的價值信仰,永遠封存、不曾遺失。並且隨著數億中國家庭的傳遞,保留到我這一代的心中。 現在的我們,通常不再為吃喝發愁。而我們之中,有人買房買車、有人平靜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也有人一擲千金地展現豪奢——人們往往不明白為何今日中國人對物質如此狂熱,那是因為不久之前,我們曾是那樣的缺乏。 外人會對中國人說:(吃飽穿暖)這本來就是你們理應擁有的;但許多中國人會這樣回答:「1949 年之前的中國人也應該擁有,他們有嗎?」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無數中國人繼承了一種膝跳式的本能反應,即:讓我們今天能吃飽穿暖的,不是蔣介石、不是任何外國人,而是跟我們一起從爛攤子中「站起來了」的毛主席、共產黨、新中國。 換言之,誰看似威脅到上述這些,在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裡,就像是要「奪走我們吃飽穿暖的生活」一般,「我們當然跟他們拼了!」因為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日子,我們必須無比珍惜。沒有其他選擇。 這本來並不是什麼「洗腦式仇恨」,而是根基於對貧窮和屈辱的集體記憶、與今日生活對照之下所產生的「忠誠心」、「使命感」。且無數中國人以家族傳遞的方式,把這一份連結「黨國」與「脫貧脱辱」的記憶,完完整整地傳承了下來。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中國人不想聽專家的「理論」,中國人更相信家族的「回憶」——是誰帶領中國人吃飽穿暖?大多數人會說是共產黨。那就別再多說了。因為多說什麼,這些中國人都聽不進去的。 接下來,是仇恨在中國人心裏甦醒了過來。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這次又是哪一個國家 / 地區 / 組織 / 個人,想要傷害中國?我們跟他們拼了!」 無比維護這看起來荒謬的自尊,與按國際基準來說其實並不富裕的生活,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來之多麼不易。至於是誰告訴我們這些的?不只是共產黨,更是我們的家族。 而當中國人聽說美國要打擊「共產黨」,藉以「給中國人更好的生活」、「給中國人民主自由」時,中國人會問:共產黨不就等於中國嗎?民主就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嗎? 不能。因為「打擊共產黨就是打擊中國,打擊中國就是打擊中國人,就是打擊我們得來不易的,能夠吃飽穿暖的今日生活」。所以,「我們跟他們拼了!」 至今仍有太多太多的中國人,並不願意去「想像」另外一種可能性,好比自己擁有更多政治權力、好比自己更自由地暢所欲言,他們只想要吃得更飽穿得更暖,並且深深恐懼如今好不容易得來的生活,轉眼間又要被「外人」陰謀奪去——正如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父祖輩們所經歷過的那樣。 也因此,當來自外部的質疑聲浪、威脅恫嚇出現,如今的共產黨甚至無需多做些什麼,自有無數中國人自願挺身而出,捍衛這代代相傳下來的,所謂的「國族自尊」、「歷史責任」。 而當面對「外部潛在威脅」,黨的意志與老百姓的意志是如此重合一致時,仇恨也就極其容易動員。 面對日本官員「無恥參拜靖國神社」時如此,面對美國政府「無理對中貿易制裁」時如此,面對香港「違法煽動聚眾滋事」時如此⋯⋯。 面對所謂與「台灣問題」相關的種種議題,自然也是如此。 就算生活中已無感,仍被不時喚醒的膝反射「使命感」 關於台灣。我爺爺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告訴我,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有「歷史責任」統一台灣。 這是家族式的記憶,也是中國人膝反射式的「使命感」。 意思是,儘管到了我們這一代,所謂「台灣問題」根本早已與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毫不相關,也完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吃飽穿暖」,但正因為上述所有共同記憶、集體價值所形塑出的巨大連結,讓無數中國人仍是想也不用想、看也不用看,就「知道」台灣絕對不能獨立,台灣只能回歸祖國,否則就是「順了小日本、順了大美帝的意」,並將重現中國人過去那段屈辱的記憶。 這虛幻的「使命感」,至今仍讓無數中國人根本不願意「傾聽」台灣人的聲音,也懶得去「理解」國共之間複雜糾葛的過去,遑論向外審度當今的世界局勢與台灣社會的發展進程? 也對,既然「目標」早就已經確定,「過程」對於中國人來說,向來不怎麼重要;既然「立場」早就已經確定,又怎麼去談其他的可能性? 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 70 多年後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對於台灣,無數中國人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這根本不需要思考。 海峽的另一端的朋友們,看到這裡,你是否比較理解中國人家族遺傳式的、膝反射式的「使命感」?正是因為這樣的「使命感」,讓許多中國人至今仍捂著眼睛和嘴巴,能對台灣人說的,只剩下「統一」兩個字——儘管那可能根本不是他們真正關心或在乎的事情。 台灣人說:統一絕不是選項;中國人說:統一是我的使命。 也許,這就是兩岸在接下來的幾個世代,仍然難以化解的宿命僵局。 灣的膝反射式「使命感」 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早已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他們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關於「台灣問題」,根本不需要思考。 要完整了解「中國」可能很難,但要瞭解「中國人」並不難。多數中國人對於生活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吃飽穿暖。而其他的種種慾望,也都是建立在這四個字之上、或從中衍生出來的。 為什麼?因為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活在一個連「吃飽穿暖」都無法達成的世界裡。 在我母親的年代,她整天餓肚子,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她們三姐妹只有一條褲子,使用方法是「誰出門誰穿」,在家的人只能光屁股。那是距離我這一代其實並不遙遠的辛酸年代。 我的父母輩,也會把這一份屈辱傳遞給我——他們吃了至少兩代人的苦,換來了我們如今,在他們眼裡看來十分美好的生活。 然而,他們的「屈辱」是怎麼來的?三個字:毛澤東。可是他們最熱愛的人,同樣是偉大的領袖永遠的主席毛澤東。台灣人可能不知道:台灣辟邪掛鍾馗像、有些放關公像;中國人辟邪掛毛澤東像。隨著時光推移,這種現象在城市少了,但在農村依然比比皆是。 我的上一輩心態其實很矛盾、很痛苦。大多數人會說:毛主席的功過是「七三開」,過是晚年犯了錯誤(如文化大革命)。但到最後面還是定會補上一句:毛主席讓我們中國人站起來了! 最後面這一句,是爺爺輩傳給父輩的。爺爺輩的中國人,幾乎全數經歷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1949 年「新中國」建立,蔣介石留給他們的,是一個爛攤子。但那時的中國人,無比貧窮卻也無比驕傲。 因為,之後確實再也沒有「外國侵略者」敢來欺負他們了。儘管他們還是、或者說更吃不飽更穿不暖。可是那一份能讓個體忘卻自身屈辱的集體「榮耀感」,千金難買。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而這一份集體的記憶、或者說集體的價值信仰,永遠封存、不曾遺失。並且隨著數億中國家庭的傳遞,保留到我這一代的心中。 現在的我們,通常不再為吃喝發愁。而我們之中,有人買房買車、有人平靜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也有人一擲千金地展現豪奢——人們往往不明白為何今日中國人對物質如此狂熱,那是因為不久之前,我們曾是那樣的缺乏。 外人會對中國人說:(吃飽穿暖)這本來就是你們理應擁有的;但許多中國人會這樣回答:「1949 年之前的中國人也應該擁有,他們有嗎?」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無數中國人繼承了一種膝跳式的本能反應,即:讓我們今天能吃飽穿暖的,不是蔣介石、不是任何外國人,而是跟我們一起從爛攤子中「站起來了」的毛主席、共產黨、新中國。 換言之,誰看似威脅到上述這些,在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裡,就像是要「奪走我們吃飽穿暖的生活」一般,「我們當然跟他們拼了!」因為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日子,我們必須無比珍惜。沒有其他選擇。 這本來並不是什麼「洗腦式仇恨」,而是根基於對貧窮和屈辱的集體記憶、與今日生活對照之下所產生的「忠誠心」、「使命感」。且無數中國人以家族傳遞的方式,把這一份連結「黨國」與「脫貧脱辱」的記憶,完完整整地傳承了下來。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中國人不想聽專家的「理論」,中國人更相信家族的「回憶」——是誰帶領中國人吃飽穿暖?大多數人會說是共產黨。那就別再多說了。因為多說什麼,這些中國人都聽不進去的。 接下來,是仇恨在中國人心裏甦醒了過來。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這次又是哪一個國家 / 地區 / 組織 / 個人,想要傷害中國?我們跟他們拼了!」 無比維護這看起來荒謬的自尊,與按國際基準來說其實並不富裕的生活,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來之多麼不易。至於是誰告訴我們這些的?不只是共產黨,更是我們的家族。 而當中國人聽說美國要打擊「共產黨」,藉以「給中國人更好的生活」、「給中國人民主自由」時,中國人會問:共產黨不就等於中國嗎?民主就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嗎? 不能。因為「打擊共產黨就是打擊中國,打擊中國就是打擊中國人,就是打擊我們得來不易的,能夠吃飽穿暖的今日生活」。所以,「我們跟他們拼了!」 至今仍有太多太多的中國人,並不願意去「想像」另外一種可能性,好比自己擁有更多政治權力、好比自己更自由地暢所欲言,他們只想要吃得更飽穿得更暖,並且深深恐懼如今好不容易得來的生活,轉眼間又要被「外人」陰謀奪去——正如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父祖輩們所經歷過的那樣。 也因此,當來自外部的質疑聲浪、威脅恫嚇出現,如今的共產黨甚至無需多做些什麼,自有無數中國人自願挺身而出,捍衛這代代相傳下來的,所謂的「國族自尊」、「歷史責任」。 而當面對「外部潛在威脅」,黨的意志與老百姓的意志是如此重合一致時,仇恨也就極其容易動員。 面對日本官員「無恥參拜靖國神社」時如此,面對美國政府「無理對中貿易制裁」時如此,面對香港「違法煽動聚眾滋事」時如此⋯⋯。 面對所謂與「台灣問題」相關的種種議題,自然也是如此。 就算生活中已無感,仍被不時喚醒的膝反射「使命感」 關於台灣。我爺爺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告訴我,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有「歷史責任」統一台灣。 這是家族式的記憶,也是中國人膝反射式的「使命感」。 意思是,儘管到了我們這一代,所謂「台灣問題」根本早已與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毫不相關,也完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吃飽穿暖」,但正因為上述所有共同記憶、集體價值所形塑出的巨大連結,讓無數中國人仍是想也不用想、看也不用看,就「知道」台灣絕對不能獨立,台灣只能回歸祖國,否則就是「順了小日本、順了大美帝的意」,並將重現中國人過去那段屈辱的記憶。 這虛幻的「使命感」,至今仍讓無數中國人根本不願意「傾聽」台灣人的聲音,也懶得去「理解」國共之間複雜糾葛的過去,遑論向外審度當今的世界局勢與台灣社會的發展進程? 也對,既然「目標」早就已經確定,「過程」對於中國人來說,向來不怎麼重要;既然「立場」早就已經確定,又怎麼去談其他的可能性? 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 70 多年後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對於台灣,無數中國人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這根本不需要思考。 海峽的另一端的朋友們,看到這裡,你是否比較理解中國人家族遺傳式的、膝反射式的「使命感」?正是因為這樣的「使命感」,讓許多中國人至今仍捂著眼睛和嘴巴,能對台灣人說的,只剩下「統一」兩個字——儘管那可能根本不是他們真正關心或在乎的事情。 台灣人說:統一絕不是選項;中國人說:統一是我的使命。 也許,這就是兩岸在接下來的幾個世代,仍然難以化解的宿命僵局。
  • 投書 午休時間不午休--由中國職場談起

    2021.10.13 | 15:29

    午休時間不午休——由中國職場談起         由於我這個中國人將會在2020年底去到台灣生活,所以我會[預先]瞭解台灣的職場情況,以便去到台灣能夠快速的融入台灣的職場。儘管我對台灣足夠瞭解,但是由我對中國職場的瞭解和我個人10年的工作經歷來對比,台灣的職場還是把我[嚇到了]。我想,我要融入台灣職場,真的需要一段時間。         接下來我通過對比兩岸的職場,來說明一下中國的職場之殤。         #午休         我女友在某公司從事美術相關工作。她的公司的午休時間與中國的大部分公司都一樣:中午11點30到下午1點30。         可不一樣的是,她在午休的時間,真的在[午休]:吃飯、睡午覺。實際上在我與台灣朋友的解除當中也確實明白一件事:在午休的時間最好不要打擾對方,他們真的會生氣。實際上大多數情況是根本聯繫不到人:對方從[工作狀態]徹底消失了。         中國職場的午休時間,不是真的用來[午休]的,是用來工作的。我在中國最大的連鎖補習班工作了接近10年,我相信我們公司的情況還是相對好的:有半小時吃飯時間,然後是大家的工作時間。其他的小公司有時連午餐時間都沒有。         實際上中國人這樣做不是被逼迫來的,我們是自願的。在我們的觀念裏,[在公司]的時間就是用來工作的,下班了以後才可以休息。而[午餐]時光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這是公司對員工的[額外施捨]。         在中國,如果一個人在中午趴在桌子上,我們會以為他生病了。         #其他行業         最讓我驚訝的,台灣的銀行在週六週日不開業!還有公家機關也是。我在想,難道民眾在週六週日就沒有相關需求了嗎?         #對與錯         我很难想象我們的行政审批大厅在週六週日注意。實際上民眾大多在週六週日的假期去辦事情,而公家機關不開?         難道要我週一到週五的某一天請假去辦事嗎?         且慢,先別為台灣的職場工作方式[瞠目結舌],先別爲中國的[戰狼生涯][感到驕傲]。我們是否驻足停留,來認真的思考一下,是否你們會跟我得出一樣的答案:         台灣的職場生活方式對了,中國的,出了問題。         台灣人於午休睡覺,實際上這對人體真的是一種[修復],我的醫生朋友跟我說:         1.經常午睡的人群比不午睡的人群患心腦血管病的概率低,囙此午睡可以降血壓、保護心臟、增强記憶力、提高免疫力等;         2.午休可以幫助人們補充睡眠,使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增强體力、消除疲勞、提高午後的工作效率,但午睡也需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怎樣達到         而實際上這個例子是可以說到更深層次的社會面:         [大家都這樣],[我才能這樣]。不然的話,我很快會被開除掉不是嗎?         而怎麼能讓大家[都這樣]呢?這涉及到兩個層面:         1.法律。         台灣的勞基法是真的在起作用。所以整個台灣的勞工的午休時間,是真的在午睡。我們中國人對於工作,從來都想到[勞工]層面,而從沒有想過,老闆也要被約束。之于台灣人所謂[勞資雙方]在我們中國人的意識中,雙方的定位不過是[幹活兒的]和[老闆]。[幹活兒的]就是好好幹活兒,聽老闆的話,好好的拼業績,爭取升遷。         我們中國人從來沒有想過我們[被壓榨],我們[由自己的權益]。我們是[勞動者],對方是[僱傭者],在法律層面,我們的關係是平等的,只不過角色不同而已。         最可悲的是我們中國也有[勞動法],這裏面一條條列些的,也是對[勞動者]的保護。         而這一步法律,好像從來沒有被我們中國人好好運用來保護自己。它好像不存在一樣。         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法不責眾。老闆視它于無物?這要從最根本的談起:         #社會配套措施          台灣的勞工可以為了對[勞基法]修法的不滿,而走上街頭抗爭。         台灣每隔行業都有自己的[工會]。這是為勞工爭取權力的代表,各工會的集合體,就是抗爭的[勞工們]。         反觀中國呢?         中國也有[工會],只不過相比台灣,中國各工會多出來一個部門:黨支部。是的,共產黨在工會裏,你就大概可以猜到,中國人的工會,真的站在[勞工]一邊嗎?         更別說該給勞工交的五險一金根本就是勞工的奢侈。台灣的勞工有勞健保每年還會送勞工小禮物:鍋子電風扇之類的。         我們中國勞工不送禮給工會就不錯了!         我們更進一步說,中國的[資方]有被保護到嗎?他們同時也是[被害者]。         外國人不知道,而我們中國人都知道的是:中國老闆們的老闆:政府,用一招修理老闆們屢試不爽:一個公司的消防繫統。         就拿我的公司舉例來說好了。一個補習班公司,也要打點好政府的各個部門,不然的話…我在剛進公司的第三個月,政府的某一個部門來檢查我們公司的[公共安全系統]。說白了就是消防繫統,檢查結果顯示:我們公司的消火栓的噴嘴[有堵住的地方]。所以我們公司被警告說如果下次來還是[檢查不合格],我們公司將會被[臨時關停]。         當時作為職場小白我還心想:如果失火了,上課的孩子們將會陷入危險之中。我們公司的運營總監一拍大腿:這又是漏了哪個部門了?         如今我想起這句話,它的完整意思是:又漏掉打點哪個部門了?         消防繫統永遠是檢查著在[自由心證]。中國任何公司的消防繫統,永遠會被檢查出毛病,如果這個公司老闆[不懂事]。         雖說我們是補習班,但也屬於類學校,裏面有學生在上課。學校尚且被政府刁難,不被放過,何況其他私營的公司呢?         當[資方]偶爾成為政府的提款機,我們勞方被壓榨到覺得這工作環境是那麽的正常,那麽這種覺得正常的不正常情況,看起來也是那麽的正常。         #溫柔社會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中國社會[上對下]的不正常狀態之關係——下对上永遠是無限的服從。         所以中國社會看起來平靜、大家都很拼搏、中國蒸蒸日上。其實隱藏在這後面的東西叫做[奴性]。         還是那句話:當一個國家沒有制衡體制存在,這個國家會失控,如果政府強力[控]了下來,那麽這個本來不正常的失控的社會呃呃呃極致就叫做:人民外表看似聽話,內心無比怨恨。         而最可怕的是久而久之大家已經忘記了怨恨的對象應該是誰。民眾之間相互擠壓,執政者在偷笑。         反應在這社會中的現象就是:人民生活節奏無比的快速,像停不下來的火車。         #結語         我的台灣朋友經常笑我的[快],他们说不知道我在急什麽。實際上我一開始也對台灣人都[慢速度]相當受不了。         而當我實際的瞭解了台灣人的工作狀態時,我知道這只是台灣社會拼圖的一塊而已。台灣社會的整體環境讓台灣人能夠[慢]下來,這才是人生,一個人的正常生活速度。         舉例來說:台灣有送餐的快遞行業,叫熊貓快遞。我經常看待台灣人開玩笑說:已經等了XX久了,如果對方長的帥(漂亮),我會原諒他(她)。         台灣人所不知道的是:中國的快遞是有[配送時間限制]的。如果我點的餐在距離我3公里的地方,那麽系統會自動算出配送員應該到達的時間,如果遲到,時間越多,作為點餐人的我會得到越多的錢。如果我真的不餓,那我會期待送餐員吃飯,因為我不僅最終會吃到我點的餐,我還可以得到這頓飯相等的賠付。我相当于免費吃了一餐,而這份錢到底是誰出了,肯定不是政府,很有可能是送餐員。         我在想,中國的拼圖沒有一塊是善待人民的。         這就是中國的職場之殤的無解題。         中國人工作的[不被保障]的[快速度],真的停不下來。面對我即將離開的國家,我只能送上深深的祝福:願生活對你們厚待,願你們有一天也能[慢]下來,我的中國同胞。
  • 投書 恥辱的讀書人與驕傲的文化人--談不尊重文化的中國與推崇讀書的台灣

    2021.10.08 | 06:17

    [恥辱的讀書人與驕傲的文化人]——談一談不尊重文化的中國與推崇讀書的台灣。   最近我迷上一部舊日劇,名字叫[孤獨的美食家]。其中第五季第5、6集是在台灣拍攝的。劇中男主去到宜蘭的[蔥文化館],看到外型設計的讓人看著就舒服的這棟建築時,我內心無比感嘆:在台灣,人們給[蔥]都注入文化內涵,在中國,這樣的建築是沒有的,中國的[創業園區]倒是挺多的。   這種狀況不難理解。在中國這樣一個專制國家中,好像人們的言論像是一個被擬好了的劇本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媒體要姓黨]的結果——人們在這樣環境中熏陶,久而久之也姓了黨。黨最希望人民做什麼?30年前鄧小平就給了答案:別碰政治,專心賺錢。   所以中國人看到[蔥文化館]時的第一想法是:這些地皮如果蓋商業樓,能多賣多少錢呀!台灣人也太浪費了。   台灣人一定沒有注意過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在你們平日的普通生活對話中,三句話不離一個成語,不管你擁有什麼文憑,是做什麽工作的。不信,你可以試試觀察看看。這代表什麼?我說給你聼。   在1949年中國剛建立的時候,老師這個職業又叫做[臭老九],社會地位非常低。為什麼是[老九]?這起源於元朝。對武力崇尚的民族對職業的社會地位排序[七盜八娼九儒十丐],讀書人的社會地位比妓女還低!而這個風氣竟然跨越這麼久被新中國承襲了下來。天災人禍不斷,高考被斷代了兩三代。   曾經在中國,讀書是一件可恥的事。1978年中國恢復了高考,但恢復不了人民對讀書人的蔑視。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他的親身經歷。時間回到中國九十年代中期。那時他還是個剛大學畢業的高個兒年輕人。有一天他搭計程車去學校,因為他快遲到了。司機問去哪裡,他回答説去育才中學。司機隨口一問:去探親還是送禮啊?我老師回答說:去上班,我是那兒的老師。司機大哥驚訝的從上到下打量了我老師一番,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大小夥子幹點兒什麼不好,去當老師!?   [大小夥子幹點兒什麼不好,去當老師!?]   你聽出來了嗎?這話有點像[有手有腳的做什麼不好,去搶劫?!]中國對讀書人的蔑視,一直到現在還未停止。   中國人讀書的目的是賺大錢。共產黨對中國人最成功的控制就是:中國人只需要一個最終目標:錢。讀書的目的是賺錢,至於讀了書沒能賺到錢的人,很抱歉你會被大家瞧不起。   [你有考古碩士證書如今失業,初中沒畢業的那個你小學同學如今千萬富翁,你唸書唸到狗肚子裡了!]   歸根結底,這些是中國人對於[文化]的蔑視。中國人對於不能快速的轉化成錢的東西,毫無興趣。十年寒窗,再你沒有成為[有錢人]之前,你換不來一絲尊敬。   再對比一下台灣   我的老師在九十年代去過台灣。他説他搭公交車的時候因緣巧合被聽出是大陸口音,當那個坐在座位上的人聽說他是歷史老師的時候,對他說:你是先生呀!你坐吧。   台灣比中國多的不僅僅是三倍平均工資,而是對文化的熱愛,和對讀書人的尊敬。   所以我很喜歡看一個黑道大哥寫的文章,我經常看他的文章感慨:這是黑道寫的文,這種文讓一個中國好大學的學生寫都寫不出來!   我在FB經常看到別人推薦書,也經常看到別人的書架。台灣人讀書好像是一件特別平常的事,是……一種習慣嗎?   我在微信和微博上從來沒有見過別人推薦書。大多數是:你此生不得不讀的十句話、學會這幾個習慣你能活一百歲…之類的。   不管你喜不喜歡聽,這是一個偉大的事實:不管是日治時代還是蔣家王朝亦或是今天的民主燈塔,這座島上讀書的傳統沒有變過,對文化的尊重沒有斷過。   所以台灣有了台積電這種偉大的無可替代的企業。百年樹人,百年讀書人的集合體,才能樹出一個於全世界無可匹敵的企業。   所以台灣這座島的各種排名均在世界前列。因為台灣人讀書。   所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你們具備人類最高文明所應該有的一切高素質。我多羨慕你們,我多羨慕尊重文化的台灣,尊重讀書人的台灣。   台灣朋友們,請把讀書的習慣延續下去,你們會有好的果子。   這座文化之島,也會有更好的未來。  
  • 投書 黨在清真寺--外人不瞭解的中國

    2021.10.07 | 13:41

    有一天,全瀋陽的回民朋友們,突然再也沒法去做禮拜了——因為清真寺被關掉了。具體的原因,是共產黨各支部要全面進駐全國清真寺,不從者直接封閉。回族朋友憤怒了,他們變了:一夜之間,我家跟買買提家從好鄰居變成彷彿從來不認識一般⋯⋯。隔一條街的我們兩家,是瀋陽回漢矛盾的縮影——從感情親密到變成敵人,原來只需要共產黨的一個命令而已。 我不知道那些回族朋友,為什麼在公交車上用針扎我的屁股。我只記得那是發生在 2009 年前後的事情。而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家鄉瀋陽在過去一直是個「漢族」和「回族」和平共處的地方;但近幾年來,這樣的關係非但早已不再,甚至變得越來越緊張。   「漢回蜜月期」   瀋陽市一直是個多民族的城市。舉例來說,這裡有個規模很大的「韓國城」:這裏的歷史其實已有超過百年,長期以來就是朝鮮族人移居地之一。而瀋陽市在 30 多年前,為了當地數以百萬計,於韓半島動亂前後陸續來到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特地劃出來這一塊地方。如今當地人稱「西塔」或「西塔街」的瀋陽韓國城,是當地最著名也最熱鬧的觀光勝地之一。可以說,在專制中國,瀋陽市曾是相對最具包容力的城市之一。   過去,這裡的漢族人與回族人相處得也不錯。「回族」其實是自從元朝(蒙古帝國)時期起就大量移入中國各地的中亞、西亞後代,他們絕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保有許多自身的傳統與文化,在中國形成所謂的「宗教—血緣—文化共同體」。以前漢族人稱呼他們為「回回」, 1976 年之後,漢族人正式稱呼他們為「回民同胞」或「回族人」。其實回族人和漢人的不同,看眼睛就知道了——漢人的眼球比較暗,回民的眼球很亮。   瀋陽有一座規模挺大、很漂亮的清真寺,是回族人做禮拜的地方。清真寺對面是一個巨大的回民市場。誰都可以進去,裏面最受歡迎的產品是牛肉。   不少漢族人會特地遠道而來這裏來買牛肉——他們覺得這裏的牛肉比外面的「純淨」、「好吃」,這應該跟回民信仰以清真(Halal)方式宰殺、處理肉品的傳統很有關係。久而久之漢族人也漸漸發現,自己去買的牛肉,和真正的回民買到的,還是有點不一樣——回民買的更好吃、也更便宜。   所以有回民朋友的漢族人,會委託回民朋友幫忙買牛肉。友情就在這樣你來我往互給方便的歲月裏,變得牢固。   我家對門的鄰居買買提,跟我家人的關係很好。她 60 歲左右,丈夫也是回民,有一個兒子在讀大學。他們家每一次去做禮拜之前,我母親都會塞錢給她請她幫忙「帶一些牛肉回來」。   沒幾年她兒子大學畢業後結婚時,我還受邀參加了。他們家祖先雖然來自西亞,但不是一般信仰伊斯蘭的回民,他們家傳的結婚儀式是「點燃聖火」,應該是來自波斯「拜火教」(祆教)的傳統——我問買買提,她兒子婚禮上的儀式是什麼意思?她笑說自己也不知道,但祖先留下來的傳統,不能在她這裏滅絕掉。   我們兩家的友誼變得越來越好,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   黨在清真寺   有一天,全瀋陽的回民朋友們,突然再也沒辦法去做禮拜了——因為清真寺關掉了。   具體的原因,是共產黨的黨支部要進駐清真寺。更不只在瀋陽市而已,這是共產黨全國性的、針對中國境內所有清真寺的「接管」動作。   在共產黨看來,這麽多人聚集的地方,是一定要由「黨」來管理的,不然會出問題。   阿訇(宗教長老)們不答應,信徒們強烈抵抗。他們的想法其實很單純:誰都可以進來,真主安拉不會拒絕你,哪怕你是無神論的共產黨員。但是要在清真寺擺放一個領導,這不符合教義。   有些城市的阿訇妥協了;不妥協的,共產黨就直接關掉清真寺。而瀋陽市大清真寺的那位阿訇和信徒們,顯然是沒有妥協。   回族朋友憤怒了,他們變了。一夜之間,我家跟買買提家彷彿從來不認識一般。我媽萬分不解,她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去敲門、打算問清楚是不是哪裡不小心得罪了買買提,沒想到吃了閉門羹。   我們之間不再是親密的鄰居——當回民失去了信仰,他們變得兇悍有敵意,我們家選擇退讓。我們家與他們,再也沒有了聯繫。   買買提一家人與我家,是瀋陽回漢矛盾的縮影。從感情親密到變成敵人,原來只需要共產黨的一個命令而已。   這是最可怕的。我們家沒有做錯什麼,但真正被回民懲罰的卻是我們,不是傷害他們的共產黨。 「針扎漢人」 於是那一年瀋陽城出了亂子:回族人在公交車上,用針扎漢族人的屁股。他們單獨行動,在公交車上隨機用針攻擊乘客。被扎的人疼一下、下意識地找攻擊自己的人。有那麼幾次找到了,但對方當然不承認。那年公交車上沒有監控、沒有證據。就算有人看到了,也不敢説出來,因為怕被報復。回族人的團结和兇悍,在中國是出了名的。他們扎了多少人我不知道,不過這種事在百姓中傳播得很快。於是大家坐公交都用包包擋住屁股。大人們會告誡孩子:上車就坐在座位上。   有人說,回民真是惡劣,在家裏做禮拜說「阿拉胡阿克巴」(الله أكبر‎、真主至大),跟在清真寺不是一樣的嗎?   沒有那麽簡單。這一切的改變,是因為他們的信仰、權利都不被這個政權尊重,多年隱忍累積下來的不滿,在這個導火線下一次爆發而已。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賈賈提以前就曾對我抱怨過,他家族的小孩子進瀋陽的小學,中午學校提供所謂的「回民餐」給他,但其實根本只是同一鍋大鍋菜把裡面豬肉挑掉而已。而且你不吃還不行——這對信仰堅貞的穆斯林來說,是一種侮辱。 中國只要出問題,那絕對是共產黨作惡導致的。在一切「問題」之中,民族問題尤其是最難處理的,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但共產黨每一次,都會毫不意外的搞砸。   滅掉所有異己,「人」不過是數字而已   我不知道共產黨為什麼要把黨支部進駐清真寺。通常是一個地方出亂子,黨支部才會進駐,可是這裡的回民並沒有搞分裂啊!瀋陽的回民,跟新疆人完全不是一碼事!   在此之後,共產黨的手段更加粗暴激烈, 中國政府規定所有宗教要「中國化」、「媒體、宗教、企業都要姓黨」,凡是沒有讓黨凌駕於其上的宗教教派,一律掃蕩:先是「滅基督教」——瀋陽的基督教堂,一夜之間全部消失;再來是「滅佛」——共產黨到處炸佛像、替佛像「換頭」;更要「滅回教」——在新疆建立再教育集中營。事實上,正如前面所提的 09 年前後清真寺案例,早在外界知道 2018 年共產黨推出「宗教姓黨」的政策之前,中國各地早就有了一連串的行動:我是基督徒。但我們做禮拜的地方是一個很簡陋的小商店門市。 2013 年的時候,政府更通令全瀋陽,基督教徒的聚會地點,不可以在一樓,而且入口處必須懸掛或貼上五星旗標誌,象徵「姓黨」——我們只好搬到更簡陋的 2 樓。發聖誕禮物的時候也有限制,不能有任何宣傳宗教的行為。   從這些作為可以清楚看出,共產黨「宗教姓黨」的荒唐作法,想要消滅中國境內除了天主教外一切「不聽話」的宗教——至於為什麼沒滅天主教?那是為了要跟梵蒂岡建交。   共產黨或許是這樣想的:滅了信徒們的「念想」,才能讓他們徹底聽話,跟黨統一思想。   耶和華、默罕默德、釋迦牟尼在共產黨的眼裏,都是阻礙他們管理人民的東西。共產黨一直在給中國人灌輸一種思想:一切宗教都是騙人的。   而宗教問題,根本不該、也不能如此粗暴的處理。   專制國家的毛病在這時顯露無遺:在共產黨官員和普通老百姓之間,從沒有真正溝通的橋樑,民眾的聲音無法傳到執政者的耳朵裏。   之前香港「反送中」事件, 200 萬人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訴求。北京中央居然被地方(港府)壓了 2 個月才知道?由此可見要不是「黨中央」裝聾作啞、就是民意真的很慢傳達到黨中央的耳朵裏——所以他們經常做出一些極其荒謬的舉動,在我看來並不稀奇。   共產黨官員從來只看下屬給他們報告中的數字,來判斷情勢。在共產黨的眼裏,人只是數字的集合體。   但人吶,都是有血有肉的。有些人,有堅定的信仰。壞手段,卻妄想得到好結果   共產黨滅了佛像,佛教徒就改信共產主義了?不可能啊!正常人都想得明白,只有反人類的政黨才想不通。   但共產黨治國的邏輯是「既然我做了」,就一定要出「好結果」:這當然通常事與願違,因為共產黨從來聽不到老百姓聲音。更糟糕的是,當共產黨自認做了有利百姓的事,偏偏與百姓內心的訴求相悖時,它非但不修正自己、反而立刻惱羞成怒般地用強大的威勢打擊、剷除所有不滿的聲音。   面對「宗教姓黨」後,瀋陽回民們的憤怒不滿,共產黨的想法是「收買人心靠紅利」:回民高考(大學入學考試)加分!光這一點,就讓漢族羨慕得口水流出來。要知道,中國的高考,多一分就能淘汰掉幾萬人!大家知道回民高考加多少分嗎?每個省不一樣,遼寧省加三分。這種對回民的「紅利」,羨煞多少漢族人!   但回民的訴求,高考加分肯定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他們只想要一個沒有共產黨的清真寺啊!如果真的想「收買人心」,共產黨應該還給他們信仰。沒有了做禮拜的地方,這群動怒的人選擇了報復——但他們找不到官員,所以受苦的永遠是我們這些平民。   有些漢族人也因此開始把他們「誤認」為新疆人。甚至覺得「這些回民就是想搞亂、想暴動、想搞獨立」,在共產黨的大內宣下,無視瀋陽的回族一再大聲呼喊:「我們是瀋陽人!我們跟新疆的回族人完全不是同一支啊!我們不是暴徒。」   我能理解他們,我不怪他們。他們沒把新疆當家鄉,他們的家鄉在瀋陽。   作為一個與他們一樣無奈的百姓,我能理解他們的痛苦。但我知道,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度,我們根本無法做些什麼,也只能嘆息著、痛苦地看著族群一再地被錯誤霸道的政策給撕裂。   看看香港和美國近期發生的事情,我知道,「漢回關係」更是再也回不去了。   「族群融合」與「族群滅絕」   不一樣的一群人,能夠融洽地生活在一起,這是一個國家的福氣,也是執政者的本事。   但今日的共產黨,想讓全體中國人都變成一個模子刻畫出來的人——這不叫「族群融合」,這是「族群滅絕」。   共產黨並不歡迎「不一樣」的人存在於這社會中。但他們應該知道的是:如果真的傾聽、瞭解人民,瞭解那些「不一樣」的人們到底是誰、想要的是什麼,恰到好處地給予他們空間,「不一樣」的人,會變成刺激這個社會健康發展的活力引子。 「保護少數」,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執政者應該做的事情。絕非逼迫少數者褪去自己的「少數」屬性,完全失去自己的特色,變成多數者的一部分——「少數」本來就自帶不安全感的屬性,這樣做永遠只會造成仇恨、反擊與報復。   更可悲的是,如果為政者永遠有著用「消滅少數」促成「全體一致」的心態,這個社會不可能會健康。而長期累積的不滿,總有一天會徹底的爆發。人民長期壓抑被迫順從的痛苦累積到頂時,終會讓共產黨無法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