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早已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他們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關於「台灣問題」,根本不需要思考。

要完整了解「中國」可能很難,但要瞭解「中國人」並不難。多數中國人對於生活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吃飽穿暖。而其他的種種慾望,也都是建立在這四個字之上、或從中衍生出來的。

為什麼?因為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活在一個連「吃飽穿暖」都無法達成的世界裡。

在我母親的年代,她整天餓肚子,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她們三姐妹只有一條褲子,使用方法是「誰出門誰穿」,在家的人只能光屁股。那是距離我這一代其實並不遙遠的辛酸年代。

我的父母輩,也會把這一份屈辱傳遞給我——他們吃了至少兩代人的苦,換來了我們如今,在他們眼裡看來十分美好的生活。

然而,他們的「屈辱」是怎麼來的?三個字:毛澤東。可是他們最熱愛的人,同樣是偉大的領袖永遠的主席毛澤東。台灣人可能不知道:台灣辟邪掛鍾馗像、有些放關公像;中國人辟邪掛毛澤東像。隨著時光推移,這種現象在城市少了,但在農村依然比比皆是。

我的上一輩心態其實很矛盾、很痛苦。大多數人會說:毛主席的功過是「七三開」,過是晚年犯了錯誤(如文化大革命)。但到最後面還是定會補上一句:毛主席讓我們中國人站起來了!

最後面這一句,是爺爺輩傳給父輩的。爺爺輩的中國人,幾乎全數經歷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1949 年「新中國」建立,蔣介石留給他們的,是一個爛攤子。但那時的中國人,無比貧窮卻也無比驕傲。

因為,之後確實再也沒有「外國侵略者」敢來欺負他們了。儘管他們還是、或者說更吃不飽更穿不暖。可是那一份能讓個體忘卻自身屈辱的集體「榮耀感」,千金難買。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而這一份集體的記憶、或者說集體的價值信仰,永遠封存、不曾遺失。並且隨著數億中國家庭的傳遞,保留到我這一代的心中。

現在的我們,通常不再為吃喝發愁。而我們之中,有人買房買車、有人平靜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也有人一擲千金地展現豪奢——人們往往不明白為何今日中國人對物質如此狂熱,那是因為不久之前,我們曾是那樣的缺乏。

外人會對中國人說:(吃飽穿暖)這本來就是你們理應擁有的;但許多中國人會這樣回答:「1949 年之前的中國人也應該擁有,他們有嗎?」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無數中國人繼承了一種膝跳式的本能反應,即:讓我們今天能吃飽穿暖的,不是蔣介石、不是任何外國人,而是跟我們一起從爛攤子中「站起來了」的毛主席、共產黨、新中國。

換言之,誰看似威脅到上述這些,在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裡,就像是要「奪走我們吃飽穿暖的生活」一般,「我們當然跟他們拼了!」因為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日子,我們必須無比珍惜。沒有其他選擇。

這本來並不是什麼「洗腦式仇恨」,而是根基於對貧窮和屈辱的集體記憶、與今日生活對照之下所產生的「忠誠心」、「使命感」。且無數中國人以家族傳遞的方式,把這一份連結「黨國」與「脫貧脱辱」的記憶,完完整整地傳承了下來。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中國人不想聽專家的「理論」,中國人更相信家族的「回憶」——是誰帶領中國人吃飽穿暖?大多數人會說是共產黨。那就別再多說了。因為多說什麼,這些中國人都聽不進去的。

接下來,是仇恨在中國人心裏甦醒了過來。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這次又是哪一個國家 / 地區 / 組織 / 個人,想要傷害中國?我們跟他們拼了!」

無比維護這看起來荒謬的自尊,與按國際基準來說其實並不富裕的生活,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來之多麼不易。至於是誰告訴我們這些的?不只是共產黨,更是我們的家族。

而當中國人聽說美國要打擊「共產黨」,藉以「給中國人更好的生活」、「給中國人民主自由」時,中國人會問:共產黨不就等於中國嗎?民主就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嗎?

不能。因為「打擊共產黨就是打擊中國,打擊中國就是打擊中國人,就是打擊我們得來不易的,能夠吃飽穿暖的今日生活」。所以,「我們跟他們拼了!」

至今仍有太多太多的中國人,並不願意去「想像」另外一種可能性,好比自己擁有更多政治權力、好比自己更自由地暢所欲言,他們只想要吃得更飽穿得更暖,並且深深恐懼如今好不容易得來的生活,轉眼間又要被「外人」陰謀奪去——正如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父祖輩們所經歷過的那樣。

也因此,當來自外部的質疑聲浪、威脅恫嚇出現,如今的共產黨甚至無需多做些什麼,自有無數中國人自願挺身而出,捍衛這代代相傳下來的,所謂的「國族自尊」、「歷史責任」。

而當面對「外部潛在威脅」,黨的意志與老百姓的意志是如此重合一致時,仇恨也就極其容易動員。

面對日本官員「無恥參拜靖國神社」時如此,面對美國政府「無理對中貿易制裁」時如此,面對香港「違法煽動聚眾滋事」時如此⋯⋯。

面對所謂與「台灣問題」相關的種種議題,自然也是如此。

就算生活中已無感,仍被不時喚醒的膝反射「使命感」

關於台灣。我爺爺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告訴我,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有「歷史責任」統一台灣。

這是家族式的記憶,也是中國人膝反射式的「使命感」。

意思是,儘管到了我們這一代,所謂「台灣問題」根本早已與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毫不相關,也完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吃飽穿暖」,但正因為上述所有共同記憶、集體價值所形塑出的巨大連結,讓無數中國人仍是想也不用想、看也不用看,就「知道」台灣絕對不能獨立,台灣只能回歸祖國,否則就是「順了小日本、順了大美帝的意」,並將重現中國人過去那段屈辱的記憶。

這虛幻的「使命感」,至今仍讓無數中國人根本不願意「傾聽」台灣人的聲音,也懶得去「理解」國共之間複雜糾葛的過去,遑論向外審度當今的世界局勢與台灣社會的發展進程?

也對,既然「目標」早就已經確定,「過程」對於中國人來說,向來不怎麼重要;既然「立場」早就已經確定,又怎麼去談其他的可能性?

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 70 多年後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對於台灣,無數中國人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這根本不需要思考。

海峽的另一端的朋友們,看到這裡,你是否比較理解中國人家族遺傳式的、膝反射式的「使命感」?正是因為這樣的「使命感」,讓許多中國人至今仍捂著眼睛和嘴巴,能對台灣人說的,只剩下「統一」兩個字——儘管那可能根本不是他們真正關心或在乎的事情。

台灣人說:統一絕不是選項;
中國人說:統一是我的使命。

也許,這就是兩岸在接下來的幾個世代,仍然難以化解的宿命僵局。

灣的膝反射式「使命感」

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早已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他們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關於「台灣問題」,根本不需要思考。

要完整了解「中國」可能很難,但要瞭解「中國人」並不難。多數中國人對於生活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吃飽穿暖。而其他的種種慾望,也都是建立在這四個字之上、或從中衍生出來的。

為什麼?因為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活在一個連「吃飽穿暖」都無法達成的世界裡。

在我母親的年代,她整天餓肚子,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她們三姐妹只有一條褲子,使用方法是「誰出門誰穿」,在家的人只能光屁股。那是距離我這一代其實並不遙遠的辛酸年代。

我的父母輩,也會把這一份屈辱傳遞給我——他們吃了至少兩代人的苦,換來了我們如今,在他們眼裡看來十分美好的生活。

然而,他們的「屈辱」是怎麼來的?三個字:毛澤東。可是他們最熱愛的人,同樣是偉大的領袖永遠的主席毛澤東。台灣人可能不知道:台灣辟邪掛鍾馗像、有些放關公像;中國人辟邪掛毛澤東像。隨著時光推移,這種現象在城市少了,但在農村依然比比皆是。

我的上一輩心態其實很矛盾、很痛苦。大多數人會說:毛主席的功過是「七三開」,過是晚年犯了錯誤(如文化大革命)。但到最後面還是定會補上一句:毛主席讓我們中國人站起來了!

最後面這一句,是爺爺輩傳給父輩的。爺爺輩的中國人,幾乎全數經歷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1949 年「新中國」建立,蔣介石留給他們的,是一個爛攤子。但那時的中國人,無比貧窮卻也無比驕傲。

因為,之後確實再也沒有「外國侵略者」敢來欺負他們了。儘管他們還是、或者說更吃不飽更穿不暖。可是那一份能讓個體忘卻自身屈辱的集體「榮耀感」,千金難買。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而這一份集體的記憶、或者說集體的價值信仰,永遠封存、不曾遺失。並且隨著數億中國家庭的傳遞,保留到我這一代的心中。

現在的我們,通常不再為吃喝發愁。而我們之中,有人買房買車、有人平靜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也有人一擲千金地展現豪奢——人們往往不明白為何今日中國人對物質如此狂熱,那是因為不久之前,我們曾是那樣的缺乏。

外人會對中國人說:(吃飽穿暖)這本來就是你們理應擁有的;但許多中國人會這樣回答:「1949 年之前的中國人也應該擁有,他們有嗎?」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無數中國人繼承了一種膝跳式的本能反應,即:讓我們今天能吃飽穿暖的,不是蔣介石、不是任何外國人,而是跟我們一起從爛攤子中「站起來了」的毛主席、共產黨、新中國。

換言之,誰看似威脅到上述這些,在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裡,就像是要「奪走我們吃飽穿暖的生活」一般,「我們當然跟他們拼了!」因為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日子,我們必須無比珍惜。沒有其他選擇。

這本來並不是什麼「洗腦式仇恨」,而是根基於對貧窮和屈辱的集體記憶、與今日生活對照之下所產生的「忠誠心」、「使命感」。且無數中國人以家族傳遞的方式,把這一份連結「黨國」與「脫貧脱辱」的記憶,完完整整地傳承了下來。

你聽懂這背後的意思了嗎?中國人不想聽專家的「理論」,中國人更相信家族的「回憶」——是誰帶領中國人吃飽穿暖?大多數人會說是共產黨。那就別再多說了。因為多說什麼,這些中國人都聽不進去的。

接下來,是仇恨在中國人心裏甦醒了過來。

代代相傳的「集體價值」

「這次又是哪一個國家 / 地區 / 組織 / 個人,想要傷害中國?我們跟他們拼了!」

無比維護這看起來荒謬的自尊,與按國際基準來說其實並不富裕的生活,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來之多麼不易。至於是誰告訴我們這些的?不只是共產黨,更是我們的家族。

而當中國人聽說美國要打擊「共產黨」,藉以「給中國人更好的生活」、「給中國人民主自由」時,中國人會問:共產黨不就等於中國嗎?民主就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嗎?

不能。因為「打擊共產黨就是打擊中國,打擊中國就是打擊中國人,就是打擊我們得來不易的,能夠吃飽穿暖的今日生活」。所以,「我們跟他們拼了!」

至今仍有太多太多的中國人,並不願意去「想像」另外一種可能性,好比自己擁有更多政治權力、好比自己更自由地暢所欲言,他們只想要吃得更飽穿得更暖,並且深深恐懼如今好不容易得來的生活,轉眼間又要被「外人」陰謀奪去——正如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父祖輩們所經歷過的那樣。

也因此,當來自外部的質疑聲浪、威脅恫嚇出現,如今的共產黨甚至無需多做些什麼,自有無數中國人自願挺身而出,捍衛這代代相傳下來的,所謂的「國族自尊」、「歷史責任」。

而當面對「外部潛在威脅」,黨的意志與老百姓的意志是如此重合一致時,仇恨也就極其容易動員。

面對日本官員「無恥參拜靖國神社」時如此,面對美國政府「無理對中貿易制裁」時如此,面對香港「違法煽動聚眾滋事」時如此⋯⋯。

面對所謂與「台灣問題」相關的種種議題,自然也是如此。

就算生活中已無感,仍被不時喚醒的膝反射「使命感」

關於台灣。我爺爺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告訴我,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有「歷史責任」統一台灣。

這是家族式的記憶,也是中國人膝反射式的「使命感」。

意思是,儘管到了我們這一代,所謂「台灣問題」根本早已與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毫不相關,也完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吃飽穿暖」,但正因為上述所有共同記憶、集體價值所形塑出的巨大連結,讓無數中國人仍是想也不用想、看也不用看,就「知道」台灣絕對不能獨立,台灣只能回歸祖國,否則就是「順了小日本、順了大美帝的意」,並將重現中國人過去那段屈辱的記憶。

這虛幻的「使命感」,至今仍讓無數中國人根本不願意「傾聽」台灣人的聲音,也懶得去「理解」國共之間複雜糾葛的過去,遑論向外審度當今的世界局勢與台灣社會的發展進程?

也對,既然「目標」早就已經確定,「過程」對於中國人來說,向來不怎麼重要;既然「立場」早就已經確定,又怎麼去談其他的可能性?

這是海峽左岸的悲劇。它造成了 70 多年前的意識形態,在 70 多年後物換星移的現在,仍被牢牢地烙印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對於台灣,無數中國人選擇閉上眼睛捂起耳朵放棄了思考;事實上他們也認為,這根本不需要思考。

海峽的另一端的朋友們,看到這裡,你是否比較理解中國人家族遺傳式的、膝反射式的「使命感」?正是因為這樣的「使命感」,讓許多中國人至今仍捂著眼睛和嘴巴,能對台灣人說的,只剩下「統一」兩個字——儘管那可能根本不是他們真正關心或在乎的事情。

台灣人說:統一絕不是選項;
中國人說:統一是我的使命。

也許,這就是兩岸在接下來的幾個世代,仍然難以化解的宿命僵局。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