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劉品佑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劉品佑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台灣基進黨是我這一次的唯一選擇

    2022.11.21 | 11:13

    可能其他黨的造勢大會還在說著自己的候選人比某個人的好,甚至還在打論文、打學歷,最後主持人帶領大家一起同仇敵愾的說,「讓我們一起支持某某某好不好!」,最後大家帶著亢奮的情緒離開,沒錯這就是造勢大會的目的。但今天參加基進的造勢大會,本以為也應該被這樣灌滿「基進」價值的我錯了,李宗霖上台之後說著:「我想和大家說的是基進,不是地方的選舉而已,因為基進對我來說是我一生的青春」「有前輩跟我說沒有600萬不要想參選,但我跟他說請你相信我們年輕人」「我們從14年開始走到現在,有一群人已經會被我們的理念打動和我們向前走,所以我相信政治是可以被改變的」突然我聽到有人說著「吳欣岱哭了」,我回頭一看大家都哭了,對於基進的人來說,好像就是這樣相信一件事情可以被改變,然後就傻傻的投入了自己的青春,基進始終相信著政治可以被改變,台灣不該存在著要不要「回歸」中國這種問題,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雖然台灣基進已經有一群人會支持了,但好像還遠遠趕不上親中政黨的擴張,趕不上中國對台灣不斷滲透的速度。接著王興煥(格瓦推)上台「我相信這幾天大家大家一定聽到很多次搶救,但我們要搶救的不是一個一個席次的勝選或落選,而是台灣基進這個政黨的存亡,台灣社會是不是還需要這樣一個堅持台獨抗中的政黨存在」接著「如果沒有台灣基進」這張圖出現,格大強調的是台灣基進被列入調查之後,台灣政治光譜的改變,這就是基進想要為什麼需要被搶救的原因,接著手比在時代力量的那邊(下面會解釋為何要補充這句),說著「如果我們少了政治光譜最左邊的這一塊,那我們就少了最堅持不妥協的民意結晶」我想基進主要表達的是,如果基進消失了,那最堅持台獨抗中的力量就消失了,要建立「台灣政治本土第二隻腳」就完全無法實現了,而不是想要罵時代力量親國民黨或親民眾黨,對於我來說只要不是親中政黨,其他政黨只要政見和我的理念相同,我都會支持他。不過為什麼這一次我選擇支持台灣基進,同時這一次必須要「搶救」的原因是什麼?我想除了基進以外應該會有以下有兩個選擇:ㄧ、全部歸票給民進黨台灣市議會總共有912席,但民進黨這次僅提名390席,絕對不可能單獨過半,一定要擴大泛綠陣營才有可能過半,且若這一次基進沒有辦法贏就沒辦法建立「台灣政治本土第二隻腳」接下來民進黨2024年要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什麼是「台灣政治本土第二隻腳」? 我們可以從基進黨主席陳奕齊的定食理論解釋『某間餐廳有50、80的便當,大家會難以選擇,但是當便當選擇變成50、80、100的時候,相對中庸的就會是80了』台灣政黨未來若只有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個選擇(國民黨民眾黨都是親中政黨),那國民黨就會是最大贏家,在習近平稱帝之後,剛好內外相通,對台灣會是一大危機。這時你也可能會問定食理論是真的嗎?為什麼基進黨輸會沒辦法建立「台灣政治本土第二隻腳」呢?又為什麼2024會對民進黨是更大的挑戰呢?壹、定食理論是真的嗎?依據王宏恩、陳方隅兩位學者的研究指出定食理論需要符合三個要點(1)極端派加入選舉會使同側的中間派被視為更中間(2)極端派加入選舉不影響另一側的候選人。(3)每個選區選出一個人的制度下,也就是立委選舉(2019)所以定食理論在政治研究中是可行的貳、為什麼沒有基進黨沒有大贏會沒辦法建立「台灣政治本土第二隻腳」呢?延續上一點要讓定食理論發揮效用,立委選舉會是關鍵,而議員就是立委選舉的前哨站,且就算選上立委還不夠,要在立法院擁有「黨團」才算做到真正的定食理論,黨團才擁有參與黨團協商的權力,否則當議案沒有共識時,沒有黨團就不能夠發表意見,甚至做事會綁手綁腳。在台灣立法院中要成立黨團至少要三席以上,以現在的情況來說擁有黨團的政黨有四個分別為,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民進黨、國民黨都是老牌大黨,先不看。民眾黨在毫無地方議員的情況下,因為有台北市長的加持,一舉拿下了接近160萬票,拿下政黨票的11%,獲得五席。時代力量在2016年民進黨的幫助之下拿下三席區域立委,再加上兩席不分區立委的基礎之上,2018年提名40席當選16席地方議員的前提之下,2020年才得以在不分區拿下三席基進黨內現在僅一名宜蘭鎮民代表,要和時代力量與民眾黨的基礎相差甚遠,若2022台灣基進沒有大贏,要在立院成功拿下黨團相當困難。參、為什麼2024會對民進黨是更大的挑戰呢?以目前的情況來看,2024最可能擁有黨團的為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這時國民黨就成為定食理論的贏家二、投給時代力量我想先來分基進與時代力量的不同基進黨最常被質疑的就是「台灣基進是民進黨的側翼」,我覺得可以用陳奕齊的定食理論解釋,比起說基進是側翼,不如說基進是堅決先台獨派,所以台灣基進一定會比民進黨更為極端,我想這也是時代力量和基進黨偶爾會有小摩擦的原因,因為時代力量和基進黨是不同路線的,從時代力量的歷史脈絡來說,不論是2019年林昶佐、洪慈庸因為在黨內呼籲時代力量支持2020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未果退黨(2019,劉冠廷),或是2020年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獲得三席之後召開記者會,黃國昌強調「小黨要開創新道路,不是成為大黨附庸,這樣的陣痛期一定要通過(2020,陳佩君),時代力量的主張是要「現在」做一個第三勢力,監督不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儘管時代力量雖然在抗中程度上和民進黨差不多,但仍然是作為監督者的角色。但基進黨的路線奠基於定食理論上來看,台大台灣文學所博士生江昺崙(2020)曾撰文表示基進側翼(及後來的基進黨)在這一點上,就是會走向與時代力量不同的路線,基進黨理論上是與民進黨組成「打倒國民黨的統一戰線」,也就是基進黨必須迴避與民進黨(主流派)的競爭,直到國民黨滅亡為止。 因此甫一誕生,「基進側翼」就註定是少數派與非主流派。(第二頁第三段)這也是台灣基進和時代力量上根本的不同,台灣這一次需要的是擁有台灣共同體意識的選擇,若為了監督與制衡,甚至不惜跑去找親中政黨合作的時代力量,這對於建立台灣政治本土第二隻腳是無益的,這也是為什麼原貼文中,是以本土「一打三」下標的原因吧。我絕非否定時代力量在台獨立場上的路線,同時也肯定時代力量在土地議題、環境議題、人權議題、勞權議題上的貢獻,常常跑社會運動都看到他們真的感謝,但抱歉這一次我支持台灣基進。現在習進平當上皇帝,越過海峽中線像沒事,甚至揚言要武力統一台灣,習近平的手已經把香港拿走之後,下一個就很有可能是台灣,國民黨還沒打倒,民眾黨又開始壯大的情況下,台灣亟需趕緊建立台灣政治本土第二隻腳,那投給台灣基進就會是我唯一的選擇,而基進黨這一次輸不起,也不能輸,若基進黨在這次的選舉輸了,那不僅堅決台獨的聲音會消失,台灣也會面臨更大的危機!劉冠廷,2020〈林昶佐退出時代力量 無黨籍選立委挺蔡總統連任〉CNN,8月1日陳佩君,2020〈時力政黨票破百萬國會有3席 徐永明:路線上成功〉新頭殼,1月11日江昺崙,2020〈基進作為側翼:回顧台灣基進十年歷程與未來路線探討〉關鍵評論網,1月15日王宏恩、陳方隅,2019〈「基進側翼」假說:光譜上極端的候選人會分裂選票並讓對手當選嗎?〉,端傳媒,12月12日
  • 投書 政治正確是少數群體得以真正獲得自由的最後底線

    2022.08.15 | 23:16

     日前台灣同志遊行宣告停辦「WorldPride 2025」,各大電子報的留言處也不乏出現「終於不再禍害台灣」「同志是種病會傳染」「感謝中國打壓」等等,許多反對同性戀的人紛紛留言,但是政治上卻一面倒的支持同志,這是為何?確實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中,支持同志是一種「政治正確」的發言,支持同志未必沒有票,但反對同志一定會失去年輕人的票,我想這可以從2018年的公投中,很明顯的發現了,不同意同性婚姻入民法的人在總投票人數中佔七成,近700萬台灣人投下反對票,那又為什麼「支持同婚」成為現在輿論的主流呢? 【「政治正確」是什麼?又為什麼要存在?】康德1784年所出版的《 答覆這個問題:甚麼是啟蒙運動?》提及道德時,認為道德不被明確條文侷限於一個小範圍的領域,法律也常被稱為最低限度的道德,由此可見道德所及之範圍有多麼的寬廣。道德,是由社會階級中的各個面向共同交織而成,如時代價值觀、傳統思想或習俗等等,透過道德,人們得以調整在社會當中待人接物的處事方式,約束人們彼此間的交互關係和個人行為,進而在社會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得以順利運作。我們可以從康德的話語中,看到了道德對於一個人的約束力遍佈且幽微的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周遭,而這道德的力量,逐漸成為了「政治正確」的幕後推手之一,甚至可以說政治正確與道德兩者相輔相承,才得以使現在的社會維持穩定。根據《美國傳統英語辭典》針對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是這樣定義的:「一種特定的政治意識形態或觀點,尤其從自由主義觀點來看,針對涉及種族、階級、性別、性傾向上,促進社會的寬容以及避免冒犯」(Conforming to a particular sociopolitical ideology or point of view, especially to a liberal point of view concerned with promoting tolerance and avoiding offense in matters of race, class,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從上述的解釋中可以看到,政治正確一詞在現今社會所強調的,是「尊重弱勢及少數的群體,並且藉由進一步的反思與同理,來避免對別人造成有形無形的壓迫或歧視。」因此在社會上會避免使用具有歧視性的字眼來稱呼整個群體。也可以從上述的解釋中看到,其所針對的族群都是「非自願」的,當這個條件達成時政治正確才會發揮用處,因此政治正確並非猶如一把「龍頭鍘」,隨意並且試圖凌虐那些違反政治正確的人,而是當多數人試圖侵犯少數人時,少數人得以用來保衛自己基本權利的「免死金牌」政治正確的出現也並非是為了迫害他人,而是道德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有了政治正確,而兩者的共同點,都是沒有明文規定,且都是在社會之中人與人互動逐漸形成。道德和政治正確在本質上,皆是來約束人們,以法律之外的力量來使社會結構能穩定,追求權利獲得平等。但政治正確在現今的社會又有了另一個目標,「試圖改變弱勢族群的社會角色,以相對正義和平的方法,抹去弱勢方承受的壓迫和歧視」,以獲得雙方的「實質平等」,我認為這才是政治正確必須要存在的原因ˊ。康德:「自由即自律」,真正的自由並非建立在侵犯他人身上,更不該建立在歧視弱勢及少數群體身上。所以請那些把「自由」一詞無限上綱的護航者們,不要再濫用自由一詞,如果你真的崇尚自由,那你應該閉嘴,讓那些直到現在仍然只能夠躲在「櫃子」的非異性戀者,能夠順利的走出來,才得以打破「出櫃」這種針對非異性戀者囹圄,使其真正享有和異性戀者同等的自由。
  • 投書 二一退學制度 處罰了誰?

    2021.11.05 | 23:40

    私立大學以東海大學為例,公立大學以政大為例,透過已經廢除二一制度的政大,來看現在的私立大學是否有廢除二一制度的必要。   東海大學學則三十一條規定「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連續兩次(休學前後兩學期算連續)或累計三次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 達該學期修習科目總學分數二分之一者,應令退學。 」簡單的說東海大學是累計三二一及連續二一退學制。   依據憲法釋字563號的規範,為維持高等教育畢業證書的含金量,要求各校制定「考核學生學業與品行」的相關辦法,在品行的考核上,依據東海大獎勵懲辦法第五條第七項第一點指出,滿三次的大過就會被退學,但一次大過可以用200小時的愛校服務抵免,但一次的被「二一」,卻沒有任何抵免的配套措施,一次被二一的紀錄,將比聚眾鬥毆、偽造文書更為嚴重,這樣的規定顯然不符比例原則。   三次的「二一」退學是否有發揮它本來的功用,將成績不好的同學退學? 以政大為例,所有被「二一」退學的同學中有40.4%的同學被三次「二一」退學了,但是平均成績卻高於60分,這樣的制度已經失能並且失去了公平性。   《二一制度加深階級翻轉的困窘》   政治大學的研究中,有許多同學是因為家裡遭逢變故所以休學後復學,因為適應不良因此有三次的二一,遭到退學,但這樣的情況之下,二一制度是否公平? 這樣的同學真的混嗎?   而東海大學作為一間私校相比於政治大學作為一間公立學校,許多學校是家境比較差的,因此會有更多同學在就學的過程中需要半工半讀,才能夠讓自己「生存」下來,這樣的人那麼努力,但因為需要「生存」才有辦法「生活」,這樣的人真的非常混甚至無心學習嗎? 我們聲稱教育可以翻轉階級,但從上述的例子來說,我們究竟是翻轉,還是將真的需要依靠這個體制改變自己階級的人排除在外呢?   支持二一制度的人會以大學不是義務教育,來為二一制度做辯護。 我們常常開玩笑說,從樓上丟石頭,砸死研究生的機率比砸死大學生的機率還要高,這隱藏的是大學生的學歷已經是人人都必須要有,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可忽略的是,沒有大學的學歷,將會使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更難以生存   私校的學費相比於公立的學歷更加昂貴,願意半工半讀應付生活與學費的學生更加辛苦,我們應該鼓勵這些就算需要半工半讀,但仍然願意踏進大學就讀的學生,繼續努力,而不是將門檻持續拉高,用「之後你有時間再來讀」作為將這些人趕出去的藉口,依照這篇論文的數據顯示,大部分被二一退學的人有以下特徵「大三、生理男性、理科生、家境不好的人、有學貸的人」,由此可知,維持二一制度,阻礙了教育一直以來的最大招牌「將能夠促進階級的流動」,將需要流動的下層階級,排除在這些機會之外。同時退學的污名也將使的這些被退學的同學,在畢業之後更難以洗刷掉,加深了階級流動的困難。   《二一制度下的評分不公平》   依據釋字380號的解釋「就大學教育而言,應包含研究自由、教學自由及學習自由等事項」,學習自由是在憲法中受到保障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讀多久。   在研究中顯示三二一的存在,會使得教授不敢打低於60分以下的分數,因為會有人情壓力以及罪惡感,以政大為例,未被退學生的平均為81.7標準差為6.5,平均數以下三個標準差涵蓋到了99.85%的學生,還高於及格之62.2,但反觀被退學生的平均52.9,平均差為12.7,平均數以上一個標準差為65.6涵蓋15.87%的退學生,我們可以從這個現象得知,在退學制度之下,教授給分寬鬆是有跡可循的。   這樣的情況之下,真的有維持了學術的含金量嗎? 還是三二一其實才是啃骨蛆呢?三二一廢除,將可以讓教授更加自由的評分,維持公平的學術評分標準。   《二一制度使得學習更不自由》    憲法釋字380號的解釋「就大學教育而言,應包含研究自由、教學自由及學習自由等事項」,學習自由是在憲法中受到保障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讀多久。   教育部規定學士班最多只能夠就讀十年,這個十年的限制就是在學習自由與避免資源浪費之間,教育部做出的折衷,超過十年將會被退學,大家所說的真的很混的學生,根本畢不了業。在這篇研究中指出,同學常常會為了不要被二一,因此選擇了「營養學分」(老師給分較寬鬆的課程),放棄同學真正想修但比較有挑戰的課程,從這個現象中可以得知三二一的存在不僅僅無法有效的促進同學讀書,同時又將助長教育商品化,侵害同學的學習自由,這樣的制度真的適合現在的高教環境嗎?   補充資料: 何萬順、蔡介文、林俊儒、葉佳明,2021,(學業退學制度是否合理妥適?實證研究的證據)。《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9(3): 81-119。
  • 投書 Clubhouse提供的是平等的溝通平台 還是下一場資本介入的場合?

    2021.02.09 | 15:37

      1)發言權的不對等仍然在clubhouse形成,越多追蹤者,權力就越大。 這幾天我常常到上面聽大家說話,通常我都在下面默默潛水,聽聽主持人(主持人是房間內權力最高者,可以決定誰可以進入到發言區發言)如何掌控整場發言,使其在一個無身分無框架無地位,猶如現實社會中遇到般(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將clubhouse形容成一個咖啡廳,每個人可以隨意來去,並且隨時加入討論)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真的開始玩後卻發現不是如此,在現實社會中帶有聲量的人,進去之後往往成為每個人追蹤的對象,所以追蹤數達到7.80萬(持續增加中),這些人只要一加入某一個房間,往往會因為自己的高流量,而被邀請上講話的對象,此舉clubhouse 就會通知所有該高流量者的追蹤者,短時間內,房間會被突然灌爆,每個人都期待聽到那個原本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的人,可以在這邊和我們聊天互動,但常常這個時候,主持人就會開始嚴格控管發言人,或者說鞏固自己的發言權力,僅放自己認識的人上去發言區,並且要那些高流量者追蹤自己,讓自己再下一次創立房間後可以有比較高的機會,吸引到高流量者的站台,就算之後只是進入某個房間,只要高流量的追蹤者被邀請上發言區,你的帳號就可以因為被他追蹤,而顯示在比較高的位置,也會顯示在個人頁面那邊,告訴大家你是被高流量者追蹤的人,成為一個活動中,擁有較高地位權的人。(clubhouse的房間被分成三個區域,最上面的是發言區,再來是被發言者追蹤的人,最下面的才是其他人) 這已經幫一個房間中的每個人,在進去之後都畫分了階級,與有權者(高追蹤者)關係越近的人越可能成為掌握話語權的人,我想大家也都有看到這個現況,所以只要沒事打開手機,就會進去某一個房間,然後把自己放在那個房間之中掛機,就可以持續吸引到其他人來追蹤,持續擴大自己的發言權力,如果再加上高流量者的邀請上發言區掛機,更會讓追蹤數竄升的更快,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是,高流量者出現在發言區,但是整場聊天的過程中,他都不曾講過話,但追蹤數卻不斷的增加。   2)clubhouse對網紅們來說是加班還是放鬆?-下一場資本戰爭的引爆區 Clubhouse透過飢餓行銷,一個人僅能夠邀請兩個人的方式,讓想加入的人持續大於能加入的人(甚至有人在販售邀請碼的名額),營造出clubhouse一直有人想要玩的假象,使得很多網紅都嗅到了這股「商機」也紛紛投入到這個平台之中,平台和網紅們達成互利的局面,互相帶給彼此需要的流量,這個流量雖然現在在裡面還不能夠有商業行為(說不定之後會有口說廣告?),也因為現在clubhouses 的持續有人加入,所以越早加入者,就越可能成為高追蹤者,在這個新的大餅中,成為下一個新領域的佼佼者,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不認為那些「網紅們」是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是下一個 「商業場合可能價碼的積累」,所以我常常在半夜3.4點打開,都可以看到很多「網紅們」仍然在某一個房間中加班著。
  • 投書 方仰寧是壞人還是笨蛋?

    2021.01.19 | 09:46

    猶太裔極權主義研究者漢娜鄂蘭在他的書中提出「平庸的邪惡」這個概念,書中描寫著,在德國納粹統治期間,時任黨衛軍中校的艾希曼因為負責執行運輸猶太人到滅絕營中,而在戰後被以色列政府抓到耶路撒冷接受審判,以違反人道罪起訴,最終被判處絞刑。漢娜鄂蘭全程參與了法院審判這個案件的過程,認為艾希曼只是一個遵從命令的官僚,他所體現的不是「極端的邪惡」,而是「邪惡的平庸性」,艾希曼只是放棄了對於是非善惡的判斷力,而決定去服膺於威權,聽從權威者的指示做出一切可惡的事情。所以就算是最平凡的人也可能展現最極致的邪惡。   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花學運時,擔任中正一分局局長的方仰寧,2014年,仍然是馬政府擔任總統,國民黨執政時期,323佔領行政院的事件正是由台北市警察局局長黃昇勇、中正一分局長方仰寧擔任總指揮,所以在323所引發的所有衝突方仰寧理應承擔「部分」責任這是無庸置疑的,後續由公投護台灣聯盟等團體在四月十一日號招的「路過」中正第一分局的活動,方仰寧當時表示「往後蔡丁貴再申請集遊,他也不會同意,若因此衍生違法違憲之責,他不會逃避」也因為方仰寧的未審先判及方仰寧背信自己「不強制驅離」的承諾,導致民眾的怒氣持續升高,在當天蔡丁貴也在新聞上說「曾經問過中正一分局分局長方仰寧,到底為什麼要驅離他們?方仰寧則回說是王卓鈞有高層壓力」並且也在事後時任警政署署長王卓鈞表示是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下令驅離,所以過程一切合法。   我們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看到了不論是王卓鈞亦或是方仰寧,都有著典型的警察性格「當權者的命令等於合法且必須貫徹執行」就算將學生打到頭破血流,就算放棄自己的人格、背棄自己的承諾,仍然會遵守當權者的命令。這和漢娜鄂蘭所述的「平庸的邪惡」一模一樣,因為只要遵守政府命令,就算出事了,政府仍然只會輕放甚至不查辦,時任國民黨立委丁守中表示「方仰寧依法執法,不須辭職」,時任台北市長郝龍斌也表示「不會在調查報告沒出來前,在群眾壓力下,就任意要求執法的同仁下台」,可以看到的是當權的國民黨極力保護一個奉公守法,唯他們命是從的人,從這些點就可以看到,方仰寧的背後不是理念與價值,而是權力與服從,所以我並不認為方仰寧到了台南後,真的會展現自己在太陽花學運暴力且背信的那一面,因為他只是一個放棄判斷是非善惡能力的公務員,所以我們也該在罵方仰寧之餘,也不要忘記,追究背後當權者的責任,他們才是元兇。
  • 投書 台獨之路窮途末路了嗎?

    2021.01.17 | 23:37

    在2020年的選舉在香港反送中運動及台灣基進陳柏惟的推波助瀾之下,將台灣獨立這個招牌從新打響了,支持「台獨」、自稱台獨份子,成為一件很潮的事情,一時之間台獨成為每個人的共識,或許說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思想觀念,沒有年輕人不支持台獨。   但我想問的是台獨就只有台獨嗎? 我在土地議題、教育議題上打轉,而這兩個議題哪一個是正確的,全看當時的執政黨是哪一個,以南鐵東移為例,在長期為民進黨主政的台南,反對南鐵東移的人被打成死要錢不走的釘子戶,但反觀大埔案件,發生在國民黨長期執政的苗栗,卻可以成為「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全國性事件,筆者前一陣子和朋友討論起這件事情,最終的結論竟然是「不然你要投國民黨嗎?」我們不再討論事情的是與非及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因為投給國民黨就等於支持中國,我們除了投給民進黨以外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被迫在兩顆爛蘋果之間,選擇一顆比較好的,這是我們要的政治嗎?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問題,若我們討論所有事情的前提是,我們要先保住台灣,才可以做其他的選擇,那國民黨的倒下,是不是一個歷史的必然?   若國民黨倒下了,台灣會不會成為民進黨一黨獨大?筆者認為不會,2016年,政黨票民進黨44%及國民黨26%的選票民進黨即將過半,親民黨、時代力量、新黨也分別拿下了6%、6%、4%,2020年,政黨票民進黨33.9%及國民黨33.3%,剩下的主要由民眾黨11%、時代力量7%、親民黨3%、基進黨3%,我們可以看的是,國民黨就算在香港反送中的氛圍之下,仍然可以增加7%的選票,國民黨沒有因為中國的步步進逼而衰退,反倒逆風高飛,赤化的民眾黨,也拿下了11%,算是2020年的最大黑馬,我們可以看的是台灣人民的民意如流水,台灣人不會因為喊了「台獨」就把票投給你,所以在政黨票上分歧嚴重,但若是縮小成為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時候會為了「保護台灣」,而義無反顧的選擇民進黨,因為投給其他的小黨可能因為「棄保效應」沒有小黨超過5%的門檻,小黨沒有任何席次可以進入立法院,導致小黨雖然更加符合你的理念,但是選票仍然會流向大黨。   我認為台獨可以是一輩子的志業,但不可以是唯一的志業,但現在的台獨卻因為別無選擇而成為民進黨的提款機,只要喊出反中保台,就可以和國民黨做出區隔,將反對中國的人全部畫到自己的選票範圍之中,我們要如何在顧好台獨的前提之下,繼續去推進其他事情,例如土地正義、台灣的文化保存等等,我們要如何擺脫除了台灣獨立以外其他都可以放棄的思維,要怎麼要打破現在台獨之路的僵局,只有國民黨倒下,台灣才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 投書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到底在吵什麼?

    2021.01.07 | 13:45

    行政院在11月19日推出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確定送進立法院內審查,可想而知的又是一場財團與教育界人士們的一場惡鬥。讓我們將時間軸拉回4月23日,當天教育部公布了從新修訂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版本,其中第七點提到了,「賦予主管機關解散董事會權力:主管機關作成專案輔導學校全面停招處分時,同時解除該校全體董事職務,再指派學校教師及社會公正人士等重組董事會。」當時這個草案一出,本以為政府終於有心要解決私校的問題,竟然敢這樣直面董事會這樣的利益共同體,保留政府指派董事會的權力,確保私校可以安然退場亦或是轉型,也是普遍認為雖然對學校財務不會有多大的幫助,但最少可以防止繼續惡化的方法,而這樣的作法也是政府正在實施的,例如:康寧大學董事會被法院全數判決解職後就全數都是公益董事在接管學校,沒想到過了半年的時間,確定送進立法院審理的卻是與教育部大相逕庭,行政院通過的「惡法」。依據行政院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行政院正在為私校的財團解套,通篇法案不僅將解除全體董事職務的字眼拿掉,取而代之的是「加派」「應重新組織董事會」等等,盡可能增加,保留原本董事會直接或間接控制學校的可能,甚至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第二十四條指出「專案輔導學校所屬學校法人,得於3年改善期間內申請改制、與其他學校法人或學校合併、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之規定。」這3年看似是保護學生盡可能的原校畢業,但其實不然,當這條法律通過,恰恰是留給別有居心的董事會有了3年的時間可以以「變更土地名目」「轉移董事會席次」,的方式行掏空學校之實,同時也有了最新法規通過的保護傘,可以保護董事會規避社會的責難,此法一過想必又是高等教育部一場災難,筆者認為政府應該退回此案的審理,持續與社會溝通,避免強硬闖關通過惡法。筆者樂意看到這個「私校退場條例」的通過,也肯定政府願意解決私校退場的問題,只能說此法是「利益良善」,但若是為了選票、為了政治獻金而不敢伸入問題核心,反而加劇了私校崩壞的速度,這是捨本逐末了。筆者身為東海人,也正經歷著一場私校崩壞的過程,看著董事會意圖伸手與東海的師生們爭權奪利,不禁感嘆,昔日的北台大南東海仍然不敵利益的誘惑,此法一過,將會有更多的人走上學校不為教育、只為校產的悲慘局面,受害的仍然是全台灣近七成在私校就讀的學生啊!    
  • 投書 政府不讓你看見的真相-10月13日南鐵東移迫遷紀實

    2020.12.30 | 19:57

            寒流來襲全台灣都普遍降到10度以下,但現在卻有人因為鐵道局的蠻橫,無家可歸,南鐵東移的黃春香在10月13日,被政府強制執行,破壞家園的同時,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家,黃春香是半拆戶,在11月12日鐵道局就已經承諾會研商針對不在拆除範圍內的地方恢復水電,但時至今日黃春香家仍然斷水斷掉,,而現在的網路風向也被民進黨政府帶成「不配合搬走的,都是為了錢,所以政府強制執行是正確的」但筆者想問的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回到10/12日晚上九點,位在台南的黃春香家,筆者當天實際參與了整個過程。當時在場的人數不多,大概30-40位學生,還有幾名零散的社會人士,大家開始組織排班觀察警察的狀況,人數也隨著時間的過去而逐漸增加。凌晨兩點多,警方一台普通車停在加油站警局的長官下去開會了許久,三點多警備車的數量開始大量增加,並且突然封鎖了所有的出路,鐵路局沒有通知當天會進行強制執行,而所有集結的人,都是因為當天中午才知道「場外消息」而趕到現場。         有許多同學被警察突如其來安裝的鐵柵欄隔在黃春香家外,為了將外面同學帶進來,有十幾個人出去和警察有了衝突,試圖在鐵欄杆裝好前撞出一個突破口,讓所有的夥伴可以聚在一起,筆者看到了警察的盾牌不僅是阻擋的工具,而是拿來攻擊群眾學生的武器,親眼看到警察明目張膽的打人,而被打的人只是一個學生,甚至還有一個警察打到失控,直到其他警察勸阻他才停手,給了筆者很大的震撼,黃春香沒有犯法,只是剛好家裡要被徵收她不願意罷了,就被半夜以滿滿的警察、鐵道局、工人組成的上200人包圍,包圍著40幾個人防守的黃家,甚至霹靂小組也進駐,最終我們退回屋內,沒有人被帶進來。         消防車進駐,救護車抵達,警力的不斷增援,情緒不斷緊繃,好像隨時就會炸開,呼口號好像成了裡面每個人的情緒抒發,好像喊了之後,就離成功擋拆近了一點點,「樓梯留下,還我居住權」「保留地上權,樓梯鐵路可兩全」,這對在裡面擋拆的夥伴們來說不只是口號,而是捍衛的目標。最終六點,警察打破後門玻璃,玻璃灑了一地,一位指揮的警察,站出來說「地上都是玻璃,很危險,你們要不要自己離開?」沒有人走,每個人持續喊著口號,僵持沒多久,霹靂小組的突然進攻,將一個一個組成人鏈的人們,拉起來拖出去,絲毫不顧地上的滿地玻璃,每個人都像豬肉一樣,被扛、被拖了出去,被拖出去的人,跪著不走,垂頭沮喪的緩慢行徑,試圖將自己放在離黃家更近的地方,哪怕一點點也好......         人們被一個一個帶了出去,大家只是喊著口號而已,警察仍然不敢鬆懈,以一對一甚至二對一的優勢警力,將我們帶離,黑色警備車一台一台的駛入,大家又被一個一個的塞了進去,我們被放在旁邊的公園,警察的戒備區之外,我們看得到黃家,但我們走不進黃家。 我們在被放下來之後,再次集結大約40人左右,大部分的夥伴都到場,剩下一部份還在屋內做最後的抵抗,另外一部份受傷無法到場,「20分衝進去」,一個小聲的聲音緩緩傳入,大家看著兩道警察保護著的鐵欄杆,盤算著怎麼衝可以順利進去阻止鐵道局的蠻橫強拆。時間一到「讓我們回家!」有人喊了這一句話,大家都同時有了反應,將第一道員警撞開,衝向後面的鐵欄杆,站在前排的手抓著欄杆,不斷拉扯,後方的夥伴不斷往前衝撞,欄杆倒塌,我們彷彿又看到了一線希望,再次向前衝向第二道欄杆,警方看到欄杆倒塌,警力開始向我們聚集,守住他們最後的防線,最終在幾波衝突之下,欄杆也倒塌,剩下警方以盾牌組成的圍牆,與赤手空拳的我們對峙,裡面的工程持續著,沒有因為大家的衝撞而暫停,看著工程機具不斷的挖,現在的我們已經無法前進,不僅僅因為我們的人數太少,也看到了我們堅守的堡壘,已經倒塌,黃春香的家再也不完整,衝進去也無法挽回些甚麼。         抬頭看向警方,警察的人數是我們的好幾倍,並且擁有公權力賦予他們迫害居民的武器,對警察來說這不僅僅是個工作,部分在現場的警察以抬走多少學生為傲,將在場聲援的群眾們都當成敵人般看待,這就是人民保母嗎? 我們俗稱的人民保母,警察是捍衛人民的安全及保障人民的權利,在這裡我們什麼都看不到,警察是公權力的幫兇,為了自己的前途、薪資,只要有一紙命令,可以將人民一切的一切都奪取,甚至在奪取後還可以告訴你,我是在保護你們,如此無恥的行徑啊!         打開手機看著新聞下方的留言,下面的人說著「鐵路地下化是台南人民的共識,已經擋太久了,支持公權力拆除」多麼暴力噁心且毫無民主素養的一句話,為了人民的最大福祉,可以將少數人民的家奪走,幾個家庭的家破人亡,換來台南的進步,對台南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獻祭,縣市的建設會成為選票,而迫遷的歷史就只是歷史。         筆者最後想問的問題是,看完了當天以第一人稱視角觀察紀錄的一切,你們還覺得反迫遷的人是為了錢嗎? 當天的所有行動都是以學生為主,大家彼此素未謀面,沒有利益糾葛、沒有被操控的空間,憑黃春香一個人是「洗腦」不了這麼多人的,大家都是為了捍衛居住正義的理想而聚在這邊。 筆者不是要告訴大家所有反迫遷戶都是正義的,也不是要罵所有執行命令的人都是壞人,而是我們能不能夠在看到迫遷戶的時候,收起「阻擋城市進步」的惡意眼光,而是「謝謝你們的犧牲」讓我們可以更好!這不免是縫合社會撕裂的一個好方法!
  • 投書 多所私立大學校長遴選規定違法 教育部失職監察院應動起來

    2020.12.28 | 16:54

          依據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76期的院會紀錄,的第四條附帶決議「私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之組成及運作,"應"比照修正大學法有關公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中校內代表及校友與社會公正人士之組成比例。」在這個附帶決議中就明文規定了,大學法內規範校長遴選比例公私立大學都應一致,但教育部卻在95年1月20日發出「大學法修正後各校應辦事項參考原則」的第九條中將立法院的附帶決議貶低成為「私立大學校長遴選"可"參照公立大學方式辦理」,在台灣的法律規定中"應"這個字的意義代表"必須遵守",而教育部發出的參考原則卻刻意貶低法律位階,究竟為何?教育部此舉是公然違法!禍害台灣私校數十年!       現在台灣也有很多的私立大學仍然沒有遵守立法院的決議,依據「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成及運作辦法」規定「一、學校代表:由學校校務會議推選,占全體委員總額五分之二。二、校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依學校組織規程或其他相關規定推薦,占全體委員總額五分之二。」以長榮大學為例「董事代表七人、教師代表五人、校友代表一人、社會公正人士兩人」完全不符合立法院的規定,這不只是個案,依據可以查到的校長遴選辦法,佛光大學、亞洲大學等等均不符合立法院的決議,更多的是查不到的遴選辦法,筆者呼籲監察院應該對教育部發起彈劾,找出禍害私校的元兇,是否有利益輸送?是否瀆職?並且通盤徹查各個私立大學的校長遴選辦法是否符合規定,以免更多學生成為政治鬥爭的受害者。           為什麼校長遴選重要?校長做為一個學校的決策者,校長的指導方針都將影響一所大學的發展,只有校長是由正當的管道被選出,才能夠代發揮校長「治理」的能力。若校長僅是董事會的橡皮圖章,可想而知的就是大學自治淪為口號,私校即將崩壞。      
  • 投書 東海大學的這件事 敲響私校改革警鐘!

    2020.12.26 | 22:01

    期東海大學的董事會發出一封公文要求,東海大學依程序提案修訂組織規程內,規範校長遴選委員會的成員組成限制,刪除「其中教師代表人數不得少於總數二分之一」的這一條規定,在此封公文中,也蓋上了董事長吳清邁的印章,此舉無疑是向校方施壓,要求校方必須無條件的接受董事會接下來提出的校長人選。 最終雖然這個提案在校務會議上被董事會收回,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的是,做為一所創校近70年的老牌大學,董事會仍然忍不住貪婪的野性,開始運用著自己的權力,要將更多的利益緊攥在手中。 許多所私立大學都因為私校法的不接地氣導致辦學混亂,這一次的事件就是因為私立學校法第41條僅規定「私立學校置校長一人,由學校法人遴選符合法律規定之資格者,依各該法律規定聘任之。」如何遴選?誰負責遴選?都沒有在私校法中被規範,在大學法第九條中對於私立校長遴選僅載明「私立大學校長由董事會組織校長遴選委員會遴選,經董事會圈選,報請教育部核准聘任之。」這兩個法都不管私立學校的校長遴選,留給了私校董事運作的模糊地帶,使得董事會的權力被無限放大,最終一所以教育為目的的大學,成為把學生當作生財工具的機構。 面對這樣的董事會我們可以怎麼做? 答案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私立學校法第十七條「董事每屆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對於董事的任期並沒有限制,甚至董事的候選人都是由董事會提出,這使得私立大學董事會成為三不管地帶,各校的董事會才敢如此肆意妄為,再加上私校的董事太多是社會上有權勢地位的人,這更加鞏固了這個共犯結構。為什麼修法窒礙難行? 因為董事們有錢有勢,得罪了這個利益共同體,不知道會少掉多少的選票及政治獻金。不修法呢?我們只會被貪婪的私校董事蠶食鯨吞而不自知,學生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及私校董事,對選票及政治獻金一點影響都沒有,才會使得台灣政壇願意喊出私校改革的人少之又少。只有這個國家開始正視我們的教育,從新審視修訂私立學校法,才有辦法被改變,私校法的改革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才會使得更多學生的權益被埋葬,我們已經不能夠坐以待斃,只有從現在開始改變,才有辦法挽救私校崩壞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