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走出戰後國際秩序的歷史框架,台灣才有出路
2025.11.25 | 09:21
根據新華社報導,延續上個月韓國釜山的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夜與美國總統川普再度透過電話互動。會中習近平細數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兩國攜手並進的點滴,藉此強調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川普則表示,美方理解台灣問題對中國的重要性,雙方正全面落實釜山會晤達成的共識。唯獨在自己的社群平台發文時,隻字未提及台灣,頗為弔詭。川普這種「見人說人話」的兩面手法,各家解讀不一。親藍媒體,放大習近平對台灣定位的說法,認為川普的回應等同默認,對台灣是個莫大的警訊。相反的,親綠媒體則聚焦於社群發文,認為川普未提川習通話關於台灣的部分,就代表其不認同習的說法,充其量只是在對話時講場面話,打哈哈性質居多,足見台美友誼依舊堅定。以上,獨獨針對川習通話的台灣議題,國內就能衍生出涇渭分明的兩套論述,顯見台灣內部的政治歧見,有多麼的巨大。又您更相信哪一種說法呢?基本上,無論您的政治立場為何,從該起事件中,都該看出某些不尋常的端倪,那就是台灣在國際中的定位,是何其浮動,往往只要大國領袖一個表態,就可能整個翻盤,將我方論述已久的國家定位,徹底的顛覆掉。試想,假若川普在通話中表示認同台灣回歸中國的論調,隨後並在臉書上發文,那我們做為一個國家的論述,還用玩嗎?想當然爾,中國也不是笨蛋,兩岸與國際問題專家也一籮筐,或許是從先前一波針對「聯大2758號決議」、針對台灣二戰後的「地位未定論」爭論中,洞悉了我方希冀在國際法的層次上,獲取實質國家定位的企圖。所以來了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同樣從二戰的歷史著手,將「台灣回歸中國」一事,包裹在中美攜手創造國際新秩序的基調上,逼使著美國表態,藉以為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取得大國背書的話語主導權。當然,川普此次對這番說法相對低調,但相信這絕對不會是偶發的事件,接續在中美持續就經貿談判的過程中,如此的政治表態,將成為談判的籌碼,步步進逼。您覺得,川普還能始終屹立不搖的守住台灣主權的底線麼?說穿了,川普就是個生意人,只要價錢對了,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俄烏和平方案28條,不就是最好的見證麼?要求烏克蘭割地、卻又不給堅實的國防保證,擺明了與普丁同一個鼻孔出氣,向來標榜「今天,我們都是烏克蘭人」的政府當局,難道都沒有絲毫的警惕麼?(過去喜歡喊著「撐烏克蘭」的那群人,面對川普的不平等條約,怎麼又都靜默了呢?不趕快出來再蹭一下麼?)誠然,歷史理應是最堅實的例證,畢竟發生過的事,無從竄改。奈何,歷史的詮釋權,主導權往往掌握在強者的手中,檯面上幾個大國只要定調,恐怕是「指鹿為馬」的事都幹得出來,倘若將國家的命運,寄託在歷史的詮釋之上,無異於走鋼索般的險峻,隨時都有被顛覆的風險。換言之,現階段台灣希冀透過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企盼透過歷史的解釋脫離中國道統的努力,最終恐將是徒勞。因為話語權從來都不在我們手中,或只不過些許的經貿利益,就可以輕率的被犧牲掉。徒然的將氣力放在重塑二戰歷史的面向,或許滿足了大內宣的需求,但卻絲毫無助台灣在國際中做為一個國家的論述。所以說,與其在歷史中身陷泥沼,不如將焦點拉回「公民自決」的論述。無論過往與中國存有著甚麼樣的牽扯與糾結,如今,台灣人2300萬人因著生活型態的大相逕庭,選擇了自成一個國家,並企盼透過凝聚共識,重返國際社會,這才是根本的解方吧!說起來,這與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如出一轍,也就是台灣的前途,理當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然則,比較耐人尋味的是,民進黨是否真能尊重人民集體的決定呢?倘若未來真的來辦個統獨公投,列舉了統一、獨立、維持現狀、乃至於一中原則下的維持現狀等多重選項,綠營真能確定,獨立,會是多數的選擇麼?如果不是,會不會到時候又要說「民主不是多數就贏,不是這樣的哦!」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