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釋昭慧呼籲設立「國家續命專款」?啊不就「宗教課稅」就有了!
2025.09.15 | 07:43
針對行政院版本已拍板的「普發現金1萬」相關預算送立法院表決,法師釋昭慧質疑,行政院只能以「舉債」支應,此例一開,國家將永無寧日。基此,她主張應在普發之外,增設「拒領」選項,並倡議設立「國家續命專款」,直接入該帳戶。嗯,對於師傅的愛國情懷,筆者深表感佩之至,立意或許良善,然正所謂「出家人不打誑語」,法師顯然不是政府會計專業,這筆普發的錢,究竟是行政院所說的舉債,抑或是立院所認知的「賸餘」,恐怕不能如此武斷吧?!再說了,「為善不欲人知」,普發都還沒拿到,就先敲鑼打鼓的告訴大家自己要捐出來救國,完全悖離積德行善的「無所求」原則,反更像是特定政治立場的大內宣,心想著為自己戴上道德光環,莫非是想應徵「國師」?回歸到普發現金本身,之所以會聯想到「誤國」,不外乎就是擔心著「債留子孫」。然而,套局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名句「長期下來,我們都死了」,未來是當下的累積,沒有你我在如今深具挑戰性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哪裡還有未來可言?而普發之舉,正是立基在如是的考量下成立。要不,單單今年,周邊國家就屢傳國家祭出發現金政策,莫非大家都傻子?都在賣國?還是就您釋昭慧「眾人皆醉我獨醒」,啊不就好棒棒!坦白說,歲計若真有賸餘,最為公允的,應是按照當初課稅的比例返還給納稅人,但如此儼然是擴大了富裕階級的免稅額度,形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讓已經棘手的貧富差距更形懸殊,也完全悖離了賦稅政策希冀達致「所得重分配」的初衷。基此,才會以「普發」的型式來「還稅於民」,甚或想著設立排富門檻,目的,都是在盡力提高政策平抑貧富的有效性。更況,您若說這叫做「債留子孫」,不妨想想領到這筆錢後,大家都會做些甚麼,再回頭思考這種質疑的真確性。除了儲蓄選項之外,概略的分析,中高齡者們領到,不外乎就是用在日常開銷,讓自己能多點老本,活得愉快些;至於廣大的年輕族群,沒有孩子須扶養的,這一代就是終代,也沒子孫好誤了,可能用於一己能力的充實,有孩子的,則必然率先從下一代的角度規畫使用方式。如此看來,為了老當益壯、為了精進能力、為了孩子的金錢花用,方方面面不都是在維繫著國家人口的良性發展,到底哪裡在誤國了?這其中還沒計入消費的加乘效果(一如過去的三倍券、五倍券,加成再加成),當市場注入現今活水,百工百業自然帶動一波興盛,啟動了良性消費循環,受益的,還不是下一代,何來「債留子孫」?所以說,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更況是出自四大皆空的出家人手筆。要我說,在當代賦稅政策幾已窮盡的情境下,政府要開源,實屬不易,但明擺著的,眼前就有一種不亞於「護國神山」的「產業」,迄今都被排除在稅賦的範圍之外,若能夠付諸課稅,那可能是上百億、甚或千億的規模,大家有想到是哪一種產業麼?答案,就是釋昭慧法師您自己所處的「宗教業」啊!宗教,打著憲法的大旗,主張自己該豁免於國家的治理之外,基此,除了部分明確的販售事項須納稅外,其他諸如香油錢、大型法會、誦經助念、研討會等經常性事務,完全無須課稅,坐實讓自己成為法外之民,也使得如此龐大的金流自外於法律金融的監督,合理嗎?還記得先前賴總統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曾經起心動念要修訂「宗教基本法」,希冀透明化宗教團體的金流,當時便引來宗教界一致撻伐,就連自家與師父過從甚密的立委也不挺,最終無疾而終。單從這些宗教人氣急敗壞地跳腳行徑,就不難想像,其中的「油水」(香油錢?)之多啊!鑑此,釋昭慧法師若真的憂國憂民,滿心憂慮著國家未來錢景,則不應該止於拒領普發,甚或還要舉辦仿效「抗中保台」的甚麼「全民搶救國庫記者會」,那些都是治標不治本,徒勞坐收而已。相反的,應該轉個念,反求諸己,想想整個宗教界坐擁著護國神山規模的雄厚資本,卻完全脫鉤於國家的賦稅政策之外,完全沒有盡到國民應盡的義務,是不是該覺得汗顏呢?若心存羞恥,真的應該站出來呼籲,為了拯救台灣的國庫,為了讓下一代豐衣足食,宗教界應該廣開水龍頭,把錢拿出來,讓國庫開源有譜,才不會陷入活水匱乏之虞。宗教,有沒有那麼崇高而不可質疑,不是本文希冀探討的範疇,但單以筆者認知民眾普遍的觀感而論,現代人覺得宗教存有著神聖的成份居多呢,還是認為宗教也不過就是個心靈相談室,而出家人更像是一種職業,不再與世無爭。既然是職業,那麼,繳稅為國家貢獻心力,也就理所當然了吧!昭慧法師,要矯情可以,但可別劃錯重點啊!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