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風景聞名全國,是早年台灣「8景12勝」之一,其中的碧潭吊橋更是遊客到碧潭必到的景點。不過碧潭吊橋卻因為都更案面臨安全問題,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研究員曾瑾珮指出,吊橋東側主纜基座被民間都更案納入,開挖距離僅1公尺,恐怕會造成地質擾動,嚴重將使吊橋基座滑動、甚至主纜鬆弛。大地工程師王偉民認為,都更案的開挖距離至少要離墩座6公尺才算安全。
今(30)日「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曾瑾珮及王偉民,剖析碧潭吊橋面臨的危機,到底吊橋基座的都更是怎麼一回事?吊橋安全性受到都更的衝擊有多大?新北市政府的態度和解決方案為何?為什麼吊橋要配合都更進行基座遷移?
曾瑾珮首先表示,該都更案於2008年核准通過,總面積3774平方公尺,但裡面65.6%土地都是公有土地,分別為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國有財產局、新北市政府所有,因此這個都更案有民間土地以小吃大的問題,建商只要有一部分土地就可以強迫附近大部分公有土地加入都更。
曾瑾珮指出,姑且不論都更的問題,該都更會對碧潭吊橋的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王偉民解釋,都更的建物地底連續壁離碧潭吊橋主纜基座僅1公尺,開挖深度達15公尺,從工程設計來看,至少應離6.2公尺才不會影響基座。
王偉民進一步表示,當地土質屬於卵礫石層,工程單位在做連續壁施工時勢必要用機具擊碎岩石,其震動會讓基座周圍的土質鬆動,進而失去固定基座的力量。王偉民說,如果基座滑動,連接主纜的橋塔會逐漸向河中傾斜,橋面也會逐漸接近河面,嚴重時橋面恐怕會掉到河裡。
對於新北市政府後來提出重作主纜基座的做法,曾瑾珮質疑,按照市府規劃,基座施工費用1200萬雖然是由都更業者負擔,但主纜的更換費用卻是市府承擔,遑論碧潭吊橋會因此需要封閉施工,等於是全民承擔業者都更的後果。王偉民則批評,跟換主纜的花費比遷移重建基座的費用還高,等於是大家一起幫建商埋單。
曾瑾珮強調,市府從頭到尾都沒有說明,為何只能用重建基座的做法解決問題?她指出,碧潭吊橋的基座其實10年前才進行過更新維修,現在突然就說要重建,這不是很浪費?
王偉民也認為,市府稱吊橋基座壽命是75到100年,但到底是75年還是100年,市府應該講清楚,不是在根本沒有勘驗證明的情況下就說基座老化。他還說,基座在地底下比較不易老化,反而是每天承受日曬雨淋的橋塔、橋面才是應該更換的,真正有安全疑慮的應該是這些而不是市府所稱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