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發表對臺政策講話,以「習五點」正式取代1995年的「江八點」。習近平雖仍重申「九二共識」,但國民黨已非唯一期待的對話窗口;強調統一,對「一國兩制」多所著墨,卻絕口不提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乃至「台灣地區領導人」,明確地寄希望於臺灣各黨各派和人民,標榜「民主協商」,探索「兩制」臺灣方案。展望2020臺灣總統大選,北京想要扮演更為主動積極的角色顯而易見。

自1979年中國人大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後,40年來不僅兩岸關係已經迥然不同,國際大環境也早就告別冷戰時代,進入整體國力的全方位對壘。北京在面對與美國貿易戰的嚴峻情勢下,選擇在此時回顧和前瞻對臺政策走向,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紓解國際外交壓力,藉由民族大義對臺釋放最新統戰訊息。

習近平今天的講話,從中國自清末受到列強入侵,臺灣也同受外族侵佔長達半個世紀做一連結,談到1945年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其後不久,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

習近平將重點放在「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一再凸顯「70年來」,中國官方打破兩岸隔絕狀態,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推動兩岸交流的努力。他也不忘提到「臺灣同胞為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也分享了大陸發展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固然重提「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老調,但國民黨的角色被邊緣化,此因「一中」指涉的中國,已無「中華民國」的「各表」空間。

進一步來看,習近平凸顯鄧小平時代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推進祖國統一基本方略,在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於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上,大作文章。

在今天的闡述中,習近平強調過去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堅決挫敗各種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的圖謀,取得一系列反「臺獨」、反分裂鬥爭的重大勝利。

在這樣的脈絡下,習近平重申,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而在具體的「習五條」中,習近平引入對岸近年大力宣傳的「中國夢」和「民族復興」概念,刻意向臺灣人民喊話。

當然,中南海也很清楚,「一國兩制」對臺灣老百姓的吸引力不大,尤其香港回歸中國21年後的經驗,更足以證明「兩制」的問題根源。習近平今天特別提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不僅宣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也明言「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

習近平解釋說,「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臺灣現實情況,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福祉。「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

然而,習近平所稱,「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對照習近平上台六年來在自由和人權方面的倒退,對臺灣人民能有多少號召力,恐怕不無疑問。

在「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說法下,習近平也指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鬥、以雙贏取代零和,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我們願意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程序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

具體而言,習近平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然而,此一接近「兩岸和平協議」的構想,一旦碰觸到臺灣敏感的神經:統獨問題,也就難以往前邁步。因為習近平依舊揚統貶獨,視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好似在統獨公投案中,選項只有唯一的一個,別無選擇,則「和平」的基礎自然薄弱,臺灣民眾不免心生疑慮。

「我們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如上所言,北京劃下紅線,認為「臺獨」只會給臺灣帶來深重禍害,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習近平說,「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習近平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但和平的前提則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

習近平今天也大打「經濟牌」,釋出利多誘因,願「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和平統一之後」,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明確的做法包括: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援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這樣落實於人民生活日常所需的心戰攻勢,在去年年底臺灣九合一大選後,民進黨大敗,國民黨掌握較多執政縣市和人口的最新情勢下,似乎也出現了突破與轉折的可能。北京跳過民進黨當局和蔡英文總統,直接訴諸臺灣人民,尤指高舉「九二共識」大旗的藍軍執政縣市,以及主打「兩岸一家親」的「白色力量」柯文哲第三勢力,用意可說是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