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嚴30年,解嚴前後也正是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際,為了要串起這些塵封往事的記憶,彰化縣文化局正籌辦「社運30同學會─1980年代社運影像物件徵集活動」,要將徵得的物件於3月29日至4月22日在縣立美術館展出。

文化局13日上午舉辦活動記者會,現場刻意布置成教室模樣,與會者得坐在教室內的課桌椅前,裡頭有多人都是當年的街頭戰將,包括: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以反杜邦一戰成名的前鹿港鎮長李棟樑,還有資深民主運動攝影家宋隆泉、民主運動參與者陳明秋等人。

出席記者會的彰化縣副縣長林明裕,當年雖然沒有上街頭參加社會運動,但他說:「我當時是進入國民黨體制的師範學院大學生,只能在一旁觀察,回想那段日子非常感傷,希望以後的年輕人都能知道言論自由得來不易,是前輩犧牲開創,才能夠享受目前的成果。」

林明裕說,106年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的第一年,彰化縣舉辦的第一個活動就是「社運30同學會─1980年代社運影像物件徵集活動」,希望透過此活動把當年在街頭的回憶串連起來,從中看見台灣民主進步的光譜,使街頭運動的過程在影像、文件、裝置之外,能透過展出更完整而立體的重現在觀眾面前。

在鹿港長大的文化局長陳文彬說,鹿港反杜邦運動時,他是精誠高中學生,參與了這些街頭運動,等於是帶他進入社運界,「高中畢業後到台北念書,在台北遇到了三月學運、反軍人干政,別人一聽說我是鹿港來的,就豎起大姆指,幾乎所有社運圈的人都說,鹿港人真厲害,有辦法把杜邦趕走。」

陳文彬回憶在台北念大學時,「那時候我幾乎每天都是在街頭,跟著蔡同榮的公投入聯遊行在台北市遊了一個禮拜,沒有路線,只要警察擋在哪裡,我們就換方向走,每天晚上回宿舍換掉被鎮暴警察水柱沖濕的衣服,睡一覺後,又再出發。」

陳文彬說,文化局蒐集了早年的歷史文件、照片,另外,也希望透過此活動向全國的朋友徵件,當初走街頭的朋友們手上若有布條、剪報,背心、海報標語,歡迎提供,整理好後一併展出。

攝影家宋隆泉說,30年前他從宜蘭隻身到台北參加街頭運動,第一場就是1986年的519大遊行,他被困在龍山寺內,誰都不認識,就是陳明秋前輩一直照顧他,還拿可口奶滋給他吃。宋說,他的記憶力不好,幸好有相機可以幫他記下這些歷史畫面,他當然要貢獻出來,也希望各界好友踴躍提供。

資深社運人士陳明秋說,最近社會矚目的台化案,因為環保署的態度改變有了大逆轉,但他要大家不要氣餒,也希望透過此社運30年同學會的徵件活動,凝聚各界力量,讓台化這個大毒瘤永遠離開彰化。

李棟樑在記者會中回憶,當時反杜邦會受到各界注意,就是因為某全國電視台記者要來鹿港採訪一個圖畫比賽,他臨機一動,動員了350人身穿制服並手持「我愛鹿港、不要杜邦」的布條,從文武廟走到媽祖廟,此事才得到全國人的重視。

適逢反杜邦30年,李棟樑提供了當年詳細報導反杜邦事件的「鄉情雜誌」復刻版給主辦位。

相關活動資訊可以上彰化縣文化局官網:http://www.bocach.gov.tw

「社運30年」徵件記者會布置成教室模樣。文化局長陳文彬談起當年在街頭的情景,「身為鹿港人很驕傲」。   圖:唐復年/攝

當年反杜邦的領導人物前鹿港鎮長李棟樑出席記者會,提供刊載反杜邦文章「鄉情雜誌」復刻版。   圖:唐復年/攝

街頭運動攝影家宋隆泉提供不少作品。   圖:唐復年/攝

看得出這位當年的大學生是現今那位政治人物嗎?答案是立法委員鍾佳濱。   圖:翻攝自宋隆泉老師攝影集

彰化縣文化局徵求社運相關物件。   圖:唐復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