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人類,光是關心自己的種族就自顧不暇了,怎麼會有餘力對除了人類以外的生命體進行了解。據說人類在全世界有將近70億的人口,要讓我們的種族都安然的活在地球上,我們需將一切資源佔據,湖泊的水和原野的草都成為養育我們的工廠。

巨大的操控者說著:「只有工業化的農業才能養活全球70多億的人口。」於是我們將雞關籠,餵牛穀物,讓現在的家居動物吃下方便的加工產品,我們崇拜甚至將工業化農業神化,潔白乾淨的工廠,有著健康的動物和營養的飼料,動物不用擔心面臨病菌和天敵的威脅,只需要安心把自己養胖,等待人類的屠宰,而這是現代化農場所希望消費者相信的形象。

對我而言,「屠宰」不是個負面的詞。我家有一個自己搭的雞圈,雖然不大,但是養育的雞隻因為有足夠的空間活動,所以他們稱得上健康,每天早上阿公都會潛入裡面餵食廚餘和過期的麵包,並撿拾散落在地上的雞蛋,雞蛋沾黏雞屎,雞隻餵食廚餘在鄉下是尋常事,家裡養的不過是十幾隻雞,不用特意買飼料也能讓雞隻平安長大,直到雞隻精壯才由阿公動手宰殺。

阿公俐落的從脖子放血,雞隻顫抖,將雞血流入盤子並放入一些米,便是我們家裡自製的雞血糕。放血後將雞用熱水川燙,再使用夾子把雞毛處理乾淨,清理內臟的時候會看到輸卵管內有大大小小未成蛋的卵,在看到餐盤上的雞肉是經過這樣的處理,小時候的我當然遺留了一些恐懼,我現在還是不敢吃下雞卵,但這樣的歷程是好的,我知道自己的生存是犧牲了別的生命而存在的,不管是誰都一樣。

在了解動物的這條路上,有太多爭論和各自的說法在進行批判,從人類餵食動物些什麼,到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拆開了解後都得到了對動物、環境,甚至是人類本身都難以想像的傷害,而以自私一點的說法,大部分的人對於環境和動物的傷害是無感的,但工業化農業掩蓋的事實是:我們如何對待動物,動物帶回給人類的傷害也就有多大。

以動物的食物來舉例,大部分的人都不在乎他們吃下些什麼,對於供給者也是賦予超乎想像的信任。但以水循環來舉例,地球的生物一直重複使用湖泊及雨水等水資源,生物喝入和排出的水,將經由循環不斷的供給生物使用,甚至有研究指出,現在我們使用的水資源中都還存有恐龍的尿液。而我們餵動物吃的食物也透過循環的方式讓人類吃下,而工業化農業透過簡化的過程掩蓋了這部分的事實:我們到底吃下了什麼?

如果現代化農業和飼料工業在動物身上發生的是大規模的病變和死亡,儘管遲鈍如我們也能警覺其中的詭譎之處,但在現在的動物身上,罹患的是慢性疾病,而人類預料不到的是,人類飼養動物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受到大自然的反撲,動物得了糖尿病,人類因為吃下經濟動物受病原體傳染,而動物吃下什麼成為人類生病的原因,這是一個不管是飼料廠商還是現代化農業都不想承認的問題。

身為一個消費者,我們能選擇做的不多,但是最有效力的反抗,即以「消費」去支持友善土地、動物、植物的農民,廉價食物帶給我們的不是足夠的食物,而是昂貴的健康和買不回的環境。

推薦閱讀:
《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菲利普.林伯里、伊莎貝爾.歐克夏,如果出版。
《貓寧可買老鼠:動物飼料製造的廣告與真相,輸家永遠是人類和動物》,漢斯-烏里希.格林,積木出版。

作者:曾儀靜

(編按:新頭殼網站與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每星期五固定推出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