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一直以來都是國人罹癌人數的榜首,起因通常被認為是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不過,美國2項研究發現,口腔內常見的「梭桿菌」是引起腸癌的原因之一。專家認為,這個發現不但可以幫助醫學界得到更好的腸癌醫療方法,更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讓更多人免於腸癌的侵襲。
據BBC報導,梭桿菌是人類口腔常見的細菌,從以前就被認為和腸癌的發病有一定的關係,但先前的研究並不認為梭桿菌與腫瘤的生長有直接的關係。不過,發表在微生物學期刊《細胞—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美國2項研究發現,梭桿菌會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並直接刺激腫瘤生長基因,造成可能形成腸癌的大腸腺瘤產生。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大腸腺瘤中充滿了大量活躍的梭桿菌,這是因為梭桿菌會吸引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而免疫細胞侵入後就會造成發炎的反應,而這種反應最後就會導致癌症發生。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進行了相關實驗,確定了梭桿菌會加快腸腫瘤的形成。
另一項由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梭桿菌表面有一種稱做FadA的分子,能夠讓梭桿菌依附並侵入人體的腸癌細胞,一旦進入腸癌細胞後,FadA分子就會啟動癌症生長的基因開關,刺激人體的發炎反應,進而加速癌症腫瘤的生長。研究也證實,大腸腺瘤及腸癌患者內的FadA分子數量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不過,這批研究人員也發現有一種人工合成化合物可以徹底的停止FadA分子的作用,意味著可能以後能以這種化合物來預防腸癌發生。凱斯西儲大學主導研究的韓怡萍(音譯,Yiping Han)教授指出,研究確認了腸癌的確是會經由媒介而產生,「FadA分子將可以做為早期診斷腸癌的方法,並當作治療或預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