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日前赴港舉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座談會,期盼能夠開闢一條新的對中國交流管道,然而,民進黨和中共交流,是否需要付出一些代價?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直言,民進黨要先釐清與中國交流的目的,而非先迎合中共;此次亦前往參與座談會的中華大學教授曾建元也透露,在與會前,謝長廷告訴團員,中國要求七一遊行當天謝長廷不要留在香港。

新頭殼《星期話題》節目今(4)天邀請董立文和曾建元兩位教授,一同討論謝長廷舉辦座談會後對民共兩黨的影響,以及綠營接下來應如何面對中國。董立文說,民進黨此行最大的收穫,應該是了解了北京對民進黨的底線,即是中國社科院台研所長余克禮所說的「憲法各表既不足夠、也不現實」,讓民進黨了解到中共的想法是要民進黨「更進一步」。

董立文說,謝長廷身為民進黨重要人士,香港會談自然具有重要意義,而謝長廷目前要面對的兩大問題,一是面對中國要求的「更進一步」,是否要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二則是目前民進黨內雖然不反對與中國交流,但兩岸政策仍莫衷一是,「黨內不缺主張,但缺共識」,謝長廷已走出與中國交流的第一步,如何整合黨內主張成一個共識,將是接下來的問題。

對於謝長廷與中國交流的底線,曾建元指出,就是中華民國憲法,讓兩岸都正視彼此既有的憲法秩序。雖然余克禮隨後回應,中共從來沒有承認九二共識意涵,「一中從來沒有各表」,自然憲法也不存在各表問題,但謝長廷的見解很有創意,若民進黨願意,未來可以有空間在這個基礎上對話,這個說法也承認了台灣的法律秩序是確實存在的。

主持人詢問,若跟中國交流都需要有「一中」的框架,台灣主體性會不會受到模糊?董立文認為,任何主張都要有所目的,當初謝長廷的「憲法一中」是為了勝選,「我不贊成這種出發點」,兩岸關係應該以台灣全體的利益出發,再和勝選的概念取得平衡,再者而言,「若台灣兩大政黨都在爭取中共的信任,這對台灣的整體利益是相當不利的」。

曾建元透露,謝長廷曾向與會團員表示,中國「不希望謝長廷7月1日出現在香港」、「不要與本地民主派接觸」,最後謝長廷也確實在7月1日前往深圳,而其餘一些團員在7月1日參與遊行時,態度也較低調。

不過,這次座談會謝長廷也在建議下邀請了華人民主書院校長、徵普選總召鄭宇碩教授與會,期間遭受到中共極大反彈,「甚至想降級、取消本次會議」,雖然這在謝長廷意料之外,但他仍力爭讓鄭宇碩出席、發言,鄭宇碩也在會議上從中港台三方表示香港的立場,要台灣支持香港民主化、要中國落實一國兩制,這樣台灣人才能相信中共的政治承諾。

董立文說,這就是和中國交往需要付出的代價,無論台港、甚至外國,都必須遵守「不准干涉中國內政」、「不准接觸中共不歡迎的人物」等規定,民進黨必須要弄清楚與中國交流的目的,而不是一味迎合共產黨,因為迎合是沒有回頭路的。他強調,和中共交流並非一定得言聽計從,而應討價還價、想清楚怎樣打交道。

最後主持人詢問,若要跟中國交流,可以將台灣主體性讓步到什麼程度?董立文說,不應該有這樣的思維,如果交流是雙方都需要的,就應該要互相尊重、對等,應思考「我讓步到什麼程度、對方也應該讓步到什麼程度」。

曾建元則認為,在主體性上,台灣可以保有的底線就是台灣既有的、由人民決定的憲法秩序,這點雙方都應該要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