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小提琴女神,在演奏廳舞台上經常一襲露肩長尾禮服、風姿綽約的安‧蘇菲‧慕特,6日上午帶著合奏團14位年輕音樂新秀,走上中正藝文中心演奏廳時,一身俐落的黑色勁裝,腳踏平底花鞋。她將進行此次亞洲巡演唯一一場大師講習會。同為德國精品的台灣賓士是獨家贊助者。
慕特帶領慕特音樂家合奏團首先示範演出韋瓦第經典作品《四季》。這是6日和7日分別在台北及台南演出的曲目主軸。
對於慕特來說,《四季》「是一部對生命的禮頌,一場名副其實的色彩狂歡。」不過她也曾説:「不同的人生時間點對於作品總會有不同的詮釋與體會。」
一位在場的北藝大音樂教授回憶,十多年前他聽過慕特的《四季》,那時慕特結褵6年的第1任丈夫剛去世,音樂裏的狗吠聲,怎麼聽都像在哀號。
2002年慕特與大她31歲的知名音樂家普列文結婚,但各自忙碌的演奏行程終未能湊成生命的圓滿,4年後又各奔前程。那時候的慕特43歲,曾在一次接受訪問時表示,她將在45歲時退休。她的助理詮釋說,慕特是指如果她感覺到自己老過45歲了,就要退休,不見得真的就是45歲那一年。
今年不久前,一個美國媒體專訪時,又提起退休這個議題,慕特回答説,「妳在開玩笑嗎?我今年才49歲,沒有人在49歲退休。」
無論如何,與她親自挑選出來的年輕音樂家一起做音樂的慕特年輕極了,她維持住與年輕人無異的輕盈體態,臉上自然散發燦爛而優雅的笑容,半示範,半預演,在〈春天〉的樂章中,她眼神和著樂句與小提琴首席陸威親切對話。一下子跳到〈夏天〉,群弓蹦跳,小提琴天后顯然享受著只有和一群熱情洋溢的年輕音樂家才有可能營造出來的夏雨的暴烈。
真正的大師班是由慕特指導2位優秀的台灣年輕小提琴家吳宛蓁和曾宇謙。通常大師班所挑的學生技術都已具備,大師看過、聽過他們的錄影帶,所以不會在這方面太多著墨,談的是音樂的詮釋以及技術和音樂的關聯性。
據瞭解,學生彈奏的貝多芬和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都是慕持所指定。慕特是當今稱得上小提琴大師中唯一出身德國的,似乎慕特也有意藉著這個大師班,凸顯德語系詮釋者對兩位日耳曼作曲大師的獨特而且權威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慕特特別指出必須瞭解貝多芬、舒曼、布拉姆斯、舒伯特等德語系作曲家,他們音樂樂句與德語文之間的關聯性。她說,德語文句子結構複雜,而且關鍵性的動詞經常是放在句子最後面,必須聽到最後面才有辦法瞭解整個句子的真正意思。同樣地,德國作曲家作品也常常有很長的樂句線條,必須好好處理到樂句的最尾端,作曲家要凸顯的音樂意涵,才有可能呈現出來。
為了達到這目的,整隻弓弓長的完全利用與控制就非常重要。音樂的呈現便靠著對這些細節的認識和掌握,才有辦法營造出來。
不過,慕特也強調,拉琴的技術只是一種工具,最重要的還是對音樂的想像。是為了達到想像中的音樂的美好狀態,才需要去運用工具,甚至修改工具,來完成音樂的真正目的。
慕特也提到,貝多芬等人的作品,常常是要顯示一種奮鬥、掙扎的意境,因此處理這類的樂句,不能一味追求聲音的好聽或技巧上的方便,而是必須嘗試不同的可能性,找出最能夠滿足作曲家音樂要求的技巧。
當曾宇謙拉出最開始的幾個音符,慕特立刻注意到這把琴的特殊音色,而且隨即問到琴的來歷。果然是一把出自意大利威尼斯名琴師Sanctus Seraphin(1699-1776)的名貴古琴,是曾宇謙借用的。慕特自己使用的是Stradivari的名琴Dunn Raven,她自稱與這把琴之間,是一段「無止盡的愛情故事」。
慕特13歲在盧申音樂節首次登台,14歲在柏林愛樂指揮卡拉揚加持下於薩爾茲堡音樂節一炮而紅,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奇蹟,到今天仍然熾熱不減。她極注重隱私,很少提及自己私事,也希望只以音樂維繫公眾對她的興趣。大師班仍然是一場表演,但已留下更多的常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