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首創對國小的學童實施過動兒篩檢表,不但讓家長擔心自家的孩童被貼上標籤,也遭不分藍綠的市議員批立意甚佳、配套不足;民進黨籍新北市議員張宏陸今(23)日陪同家長召開「新北市政府帶頭『餵毒』」的記者會,質疑篩檢表(「兒童行為量表」)檢查的項目缺乏客觀量表數據分析,是否能真實反應孩童的實際狀況,甚至恐影響孩子的投保。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回應說,協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計畫,是透過學校以彌封的方式,提供家長相關的資訊及評估量表,評估量表的信度及效度都受國際認可並普遍使用,非少數人所指稱的「過於簡化」,家長自行拆閱後,再依評估量表得分建議,自行決定是否進一步尋求醫療協助與評估,量表學校並不回收,也不是確診的依據;教育局則強調,學生平安保險是學生只要在校都會保險,跟是否為過動兒沒有關係。

張宏陸指出,近日接受許多家長的陳情,由學校帶頭對所有的學童實施過動兒篩檢表,但這些檢查的項目缺乏客觀量表數據分析,可能讓孩子被同儕指指點點是過動兒,並質疑是否篩檢單是否能真實反應孩童的實際狀況,且這些藥物的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類似恐有副作用,難道非得要實予藥物的治療,不能用體適能的方式治療;並強調他支持實施過動兒的篩檢,但不能過於草率而沒完整的配套措施,以免扼殺許多新北未來的王建民、陳偉殷等傑出運動選手。

國民黨籍新北市議員劉美芳認為,過動應該是一現象而非疾病,造成過動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衛生局卻將各種不同的現象認定為同一「疾病」,使用同一的藥物治療;因此,建議延長過動症狀的觀察期至少追蹤半年,一來可免除家長對問卷是否存有增加孩童用藥的疑慮,二來也可降低醫師因短時間的觀察,造成誤診的機率,同時希望市府在問卷的設計與醫師用藥上,能審慎的檢討改善,才能解決家長心中的疑慮,確實保障孩童健康安全。

陳情的媽媽們說,新北市發放的過動兒篩檢表,自己填完後發現孩子的分數,已達到建議家長要帶小朋友去醫院診斷的標準,但她的小孩只是活潑一點而不是過動,鑑定過動兒的評量表太過草率,因話太多或是發脾氣都建議家長要帶小朋友去醫院,擔心自家的孩童被貼上過動兒標籤;雖然第1次就可免費就醫提出意見,不過醫師往往在初次的就醫直接開藥,並未長期觀察,隨便評量、隨便用藥會對小孩造成副作用外,恐影響孩子保險的投保,及罔顧學生的人權隱私。

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廖原賢指出,有少數人以為這個計畫會把孩子貼上標籤,然後吃藥,這是誤會,醫師在評估診斷時,常需要轉介臨床心理師等醫事人員,以確實了解衡鑑對象的心理、智力、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等各項的特質,絕不是外界所簡化的貼標籤、就醫、吃藥,這種恐龍式的理解;亞東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江惠綾說,有少數人誤以為治療的藥物為類安非他命,但那僅是部分的分子結構類似,絕非是安非他命或類安非他命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