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後治理台灣會比香港容易」,中國學者的一句狂言,透露的不僅是傲慢,更是對台灣年輕人早被「思想收編」的自信,其背後的推手,正是那些包裝成生活App的統戰工具,例如小紅書、抖音、微信等,這些平台打著資訊自由的名義,實則輸出中共想讓你相信的價值與形象。

這些平台善於利用演算法推送生活化、娛樂化、無害化的內容,讓使用者在無感中接受「中國進步、台灣落後」、「大陸機會多、台灣空轉久」等統戰敘事,從妝容教學到美食旅遊、從「打卡景點」到「就業實習」,中共早已將認知作戰的觸角延伸至日常生活,目的是讓台灣青年對中國產生好感,對自由民主失去防衛本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不再只是單方面推送資訊,而是透過各式比賽、研學營、網紅行銷、低價招待等手段,吸引台灣學生赴中「體驗」,並安排精心包裝的參訪與行程,讓參與者回台後自行在社群上擔任「自願傳聲筒」,甚至連參賽也有套路,常以「報名即得獎」、「參與即可拿證書」的形式設計流程,把統戰宣傳包裝為榮譽與福利。

近年有學生親身揭露,這些競賽活動表面上鼓勵創意、文化交流,實際上內容早已內定、流程固定,重點不是比賽,而是「讓你留下好印象」,而參賽的背後,往往也有中共地方對台事務辦公室的資源支持,目的就是用最少的代價,收編最多的認同。

社群平台與數位應用的滲透,無形中正在侵蝕我們下一代的價值觀。中共深知,與其靠武力攻打台灣,不如讓台灣年輕人主動走向它的懷抱,這場戰爭不靠槍炮,而靠點讚、轉發與濾鏡;不靠演說,而靠演算法與流量池。

因此對於這類平台及活動的識讀與防範,不能只靠個人自律,更需要學校教育體系、社會大眾共同提高警覺。不只是保護個資與資訊安全,更是抵禦被統戰洗腦的第一道防線,唯有理解這些「生活應用」背後的政治圖謀,台灣社會才能在自由中保持清醒,在交流中堅守原則。

中共的統戰不再是高談闊論的政治說教,而是以「生活美好」之名進行的思想滲透,若我們繼續對此掉以輕心,將會失去的不只是文化主體性,更可能是整個世代對民主自由的珍惜。辨識統戰,抵抗統戰,從認清這些看似無害的App開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