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熹著《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新書--序文(四)
台灣戰後報業發展,認真說來,盡是辛酸史,從228事件以降,本土報業發展路途就崎嶇至極,而本土報人之遭遇,也特別坎坷,早年的報人不是失蹤、被捕,就是遭統治者殺害,後期的報人則是在國民黨威權體制下遭受政治與市場的擠壓,難以施展其抱負,這五十多年來的台灣報業發展,名為「台灣」,實則不見台灣,即使台灣總統民選之後,仍未見改善,由於資本主義的傾軋,媒體生態改變,資本與市場決定了媒體的存活,台灣報業經營又面對了另一種生存危機,面對新興電子媒體和港資報業的衝擊,當前台灣報業景氣猶如寒冬。
在這樣的報業發展危機之下,呂東熹君以《自立晚報》報史作為縱經,以台灣戰後政治經濟變遷作為橫緯,全面爬梳戰後台灣報業發展的這本著作,就具有重大的意義。意義之一,是透過在威權統治中獨立經營的《自立晚報》報史的觀察,提供給讀者縝密而深入的景深,得以了解《自立晚報》如何在政治機器全面掌控媒體的年代,以其經營者和媒體工作者的堅持,為台灣的聲音留下值得後人懷念的樂章;意義之二,是在《自立晚報》的經營歷史探照下,檢視了半世紀以來台灣報業經營所面對的政治力、經濟力的沉重壓力,以及報業如何在這兩大壓力之中突圍持續的動力所在;意義之三,是本書寫出了延續自日治時期《台灣新民報》系以降台灣報人為台灣說話、發聲,最後卻仆倒在台灣冷漠社會之前的悲哀。
呂東熹君是資深媒體工作者,我與他在《自立晚報》共事多年,並且因為《自立晚報》後期經營困頓,不斷易手經營,而有前後兩次共事經驗,因此對他了解甚深。作為一位來自台灣土地的媒體人,呂君具有濃厚的台灣草根特質,樸素、剛直、正義感強烈,並且認真、堅持,他在《自立晚報》工作期間,表現傑出,採訪新聞不為勢劫、不為利誘,深獲同仁與長官肯定;而他對於媒體作為第四權的認知,對於記者作為公共領域守護者的堅持,以及他對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的愛心,都具體表現在他過去的採訪經歷之中,也表現在本書的各個章節之中。
我至今仍然相當珍惜《自立晚報》的工作經驗,從先父三連先生手中接任發行人之職之後,《自立晚報》的不黨不私,獨立經營精神,就是報系全體上下的共識,《自立晚報》的全體同仁雖然因為這樣的堅持,在台灣社會解嚴之後,不敵資本主義市場的冷峻,但畢竟無愧於作為台灣報業砥柱的自我期許。我相信在正常民主自由國家,《自立晚報》的貢獻與歷史定位必定更大。讀呂東熹君為《自立晚報》寫下的歷史,雖然不無感慨,但在為台灣發聲的媒體工作過程中,我相信呂君也應該與我一樣,因為我們曾經如此堅持、如此相信、如此熱情地看待我們的工作,即使最後失敗,也已經無所遺憾。是為序。
(本文作者為前《自立晚報》發行人,現任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副董事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