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長榮航空服務的孫姓空服員於9月值勤非米蘭時,身體不適,抱病來上班後身體不適,返台就醫後病況急轉直下,16天後不幸離世。對此,勞動部今(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直指長榮航空「過度運用勤惰考核制度」,透過績效、排班與同儕壓力,形成一種「高壓文化」,嚴重影響組員申請病假的權益。此外,長榮對於組員值勤期間的突發疾病應變與處置未盡完善,甚至涉嫌違反《勞基法》第37條規定。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長榮透過組員排班、排休、調班申請及個人考績,與病假申請狀況高度綁定,形成一種「高壓文化」。其中,報告指出,組員如果在3個月內請病假超過3個月,後續3個月內所有航班與休假申請順序將被調降,同時還會喪失自主排班與排休全力,由公司全權安排,導致工作生活不確定性大增。

全站首選:DRAM現貨報價漲 記憶體族群盤中卻「跳水」 南亞科、華邦電跌逾6%

此外,在勤惰考核中,病假占比35分,而且請嘉將無法獲得「貢獻度」加分,導致空服員請一次病假等同雙重懲罰,而如果在春節等旺季請病假,其不利影響還將以「3倍」計算,直接牽動組員年終獎金與升遷。長榮這種把病假與考績掛鉤作法,讓「請病假將影響紀錄」成為組員普遍認知,無形中形成巨大壓力,不敢輕易請假。有組員甚至坦言,「『病假』是『最後手段』才能用。」

報告還揭露,孫姓空服員曾向同事透露,自己先前車禍請病假「3天超額」後,被公司安排邊表,讓他排得極累,這讓他從此不敢再請病假。甚至自己住院治療時,仍只能以「陪父親看病」為由請家庭照顧假,直到母親勸說才改請病假。

不只孫姓組員遭遇如此,多名組員也證實,在公司文化中,使用生理價或家庭照護假「替代病假」已成常態。甚至還有組員控訴,自己忍痛想要請假讓腳休息,但是因為「沒有在當天看醫生」,最後被記曠職,顯示公司管理已嚴重僵化,缺乏人性關懷。

當前熱搜:「晶片產業被拿走我不怪台灣」川普:美國需要外籍人員助設廠運作

針對外界質疑事務長當時為何沒介入協助一事,根據調查顯示,事務長坦承當下沒有要求孫員停止勤務,是因為擔心「破壞紀錄」,反映管理層同樣受到制度性壓力所牽動。調查還指出,在返台航班上,孫姓空服員已經出現身體不適,甚至還引來乘客主動關心與協助,但事務長直到她「筋骨酸痛無法蹲下」,才同意將其勤務調整為發放飲料。

報告認為,長榮航空對於組員值勤期間突發疾病的緊急應對與觸至作業規範不夠周詳。規範要求組員出現疾病時,應即刻通報MedLink(機上遠距醫療系統)提供諮詢,不過多名組員均反映未受到完整訓練,不知何時啟動MedLink,而事務長也未將孫姓組員的突發疾病視為異常狀況,即時通報報務長及報到中心,導致錯失獲得醫療支援介入的時機。

報告還指出,孫姓組員返台時身體已極度不適,家屬原希望能以救護車協助送醫,但最終卻由兩名組員攙扶下機,再改搭防疫計程車前往醫院。事務長雖曾詢問孫員「要不要披毛毯下去」,卻未積極協調或堅持使用救護車。加上家屬與公司代表在機邊等待逾半小時才接到人,整體落地協助明顯不足,也因此引發家屬強烈質疑。

除管理流程問題外,調查還發現制度疑慮。長榮航空雖屬《勞基法》第84條之1指定工作者,其國定假日可由勞資書面約定調移,但查核孫姓組員今年兒童節出勤紀錄時,長榮卻無法提出其調移後的明確休假日期,疑涉違反《勞基法》第37條,最高可裁罰100萬元,事後將由桃園市政府將依規定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