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軍哥漫談」在騰訊網上發文指出,根據烏克蘭情報部門近日披露,朝鮮俄羅斯彈藥援助力度自今年以來急遽下降,過去兩年內已向俄方提供約 650 萬枚炮彈,但今年前 10 個月的供應量不到去年同期一半,9 月與 10 月更是幾乎空白。這一轉變可能導致俄軍前線火力密度削弱,並進一步拖慢其在烏東地區的進攻節奏,同時也凸顯俄烏戰爭已進入長期消耗階段,雙方後勤壓力日益嚴峻。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朝鮮成為俄羅斯重要的彈藥供應來源,據烏克蘭情報部門估算,過去兩年朝鮮共向俄羅斯提供了約 650 萬枚炮彈,佔俄軍前線消耗量的約 40%。然而,今年以來供應量明顯萎縮,前 10 個月的供應不及去年同期一半,最近兩個月供應記錄幾乎為零。烏方情報還指出,朝鮮近期運送的部分彈藥為老舊庫存,需經翻新才能使用,顯示其彈藥儲備的質與量均已顯著下滑。

當前熱搜:DRAM現貨報價漲 記憶體族群盤中卻「跳水」 南亞科、華邦電跌逾6%

文章指出,目前俄軍每日在前線發射約 2.7 萬至 2.8 萬枚炮彈,月消耗量高達 80 萬枚,而俄羅斯自身軍工產能每月僅能生產約 25 萬枚,遠不足以滿足需求。朝鮮援助的減少,將使俄軍火力密度下降,尤其在城市爭奪戰中,可能陷入更為被動的局面。此外,戰爭時間的延長也將加重俄羅斯的經濟與財政負擔。

然而,因烏克蘭國內軍工生產幾乎停滯,烏軍高度依賴西方國家援助,但隨著戰爭持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彈藥庫存也逐漸見底,持續援助可能影響其自身戰備能力。在雙方彈藥供應皆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前線難以發動大規模攻勢,戰局可能進入火力減弱的僵持階段。

文章表示,儘管俄軍火力因朝鮮援助減少而受到制約,但烏克蘭亦難以藉此扭轉戰局,烏克蘭難以加強巡防戒備,西方國家對烏援助力度有所縮減,烏軍反擊能力大打折扣,使得戰爭勝負更取決於經濟耐力與軍工生產能力的長期較量,北約與朝鮮的相繼介入,更使這場衝突成為後勤實力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