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AI業界頻傳巨額投資,關於產業泡沫化的疑慮卻未歇。而在輝達傳出擬調整代工模式後,市場正密切關注哪些合作台廠最具優勢,以及獲利空間如何變化。

AI產業是否面臨泡沫化危機?從台灣電子製造服務業者近日透過法說會密集釋出的訊息可知,AI相關需求仍然相當熱烈。不過,近日市場傳出輝達擬加嚴供應鏈分工管制,其背後隱含的各種效應,也讓台廠喜憂參半。

現正最夯:管仁健觀點》中國人選美為何總要選出地域仇恨?

AI伺服器需求仍強

台ODM大廠訂單滿手

先就大廠法說內容來看。鴻海於11月12日舉辦今年最後一次法說,財務數據顯示,前三季累積營收達新台幣5.5兆元,年增16%,先前提出年營收破7兆元大關的目標,可望穩穩拿下。其中,AI伺服器營收貢獻已超過1兆元,而鴻海在AI伺服器的市占率約4成,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現正最夯:台北市長人選網路投票最新結果曝光! 他遙遙領先 第二、三名數據超接近

展望2026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將密切關注AI產業、政經局勢、貨幣政策三大面向發展,鴻海也將拓展多元AI方案發展,並非只有硬體產品。而當媒體問及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9月底訪台密會一事,劉揚偉則意外透露,在11月21日登場的鴻海科技日中,將宣布與OpenAI相關的合作。

另一方面,廣達表示,明年AI伺服器在整體伺服器營收占比將達8成,整體AI訂單能見度已至2027年。緯創則指出,伺服器業務已占公司營收7成以上,主要來自AI伺服器,網通業務也將迎來「10倍的成長」。

其他包括英業達華碩技嘉和碩等業者,也都看好AI伺服器前景,積極擴充海內外產能。

然而,產業展望強強滾的背後,並非一片坦途。市場傳出,輝達針對下一代Vera Rubin架構AI伺服器,正醞釀調整ODM分工模式,由鴻海、廣達、緯創等特定業者負責伺服器硬體組裝和初步測試直到所謂的「L10」階段,其他業者再向輝達採購L10成品,完成整機櫃出貨。這代表,輝達加強採購權,而AI伺服器的商機也恐更加集中在少數業者。

在法說中被問及此事,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坦言,確實有相關傳聞,但尚未收到輝達的正式通知。廣達發言人楊俊烈則在法說中表示「ODM的價值含量,從來就不是只有純粹那個板子造成的。」其他因素包括系統設計、成本節省能力等,「可以提供服務的廠商會愈來愈少。」

楊俊烈舉例,「電力供給」就是一大關鍵因素,這也是為何過去數季以來,廣達海外廠區的增資積極進行電力儲備。而這也呼應了微軟亞馬遜先前的說法:「電力」是限制雲端服務量能擴充的最大瓶頸。

針對輝達擬加嚴分工管制的傳聞,集邦科技研究經理龔明德分析,對比過往強調晶片出貨,輝達的重心將朝「整櫃」出貨發展,2026年整櫃出貨料將成主流。以此觀察,鴻海、廣達、緯創三業者被認為優勢較大,是因與輝達合作基礎長久、出貨量也較大,且整櫃組裝除了流程較複雜,也相當「吃電」,在在考驗業者資源調度的能力。

而輝達GB200晶片在2024年曾經出貨不順,龔明德觀察,關鍵在於從單台八卡機轉成整機櫃出貨,起初考驗有點大,過去一年來已改善。從今年第二季、第三季看來,各家GB200出貨已穩步放量,GB300估計會在第四季顯著拉貨,新的VR200 GPU則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問世。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8cutur)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509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11月發錢了!勞退、勞保年金、國民年金...勞保局17筆給付領到月底,「這群人」一次入帳近10萬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3/post/202511140017/

54歲工程師存1400萬提早退休「不用上班擠捷運,簡直天堂」,為何半年就後悔?退休前想清楚4件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2/post/202511130018/

※Newtalk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