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轄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日前公布最新年度報告,長達 700 多頁的內容再度為台海安全敲響警鐘。報告指出,解放軍近年以例行化、常態化為名,在台灣周邊密集擴張軍力,從演訓到封鎖、甚至直接進犯的轉換門檻已被壓到極低,恐怕能在毫無預兆下啟動行動。
報告中提到,中國在相關議題中,「對內」與「對外」呈現兩套話術。面向國際時刻意「降低武力犯台的可能」;但對自己的人民,卻以「台灣挑釁」、「不得不戰」為宣傳主軸。USCC 提醒,這種落差往往是政府為戰爭做社會動員的前奏,意味著中國正在讓輿論逐步習慣衝突場景。
當前熱搜:中國人暫停赴日旅遊日人叫好!矢板明夫:注意到生活質感悄悄回來
儘管報告強調,目前並無跡象顯示中國已準備立即動武,中國仍傾向以壓迫手段逼台灣屈服;但美國與盟友已不能再假設台海危機是長期才會發生的情境,也不能抱持「還有很多時間準備」的幻想。

USCC 在聽證會上討論台灣是否應加入環太平洋軍演(RIMPAC)。曾任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的委員會副主席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指出,環太軍演雖規模驚人,但為了讓29個國家共同作業,多數科目都走「最低共同標準」,戰術深度有限。他直言,相較參與看似盛大的環太軍演,美台若能推動雙邊量身打造的訓練,或與日本、菲律賓等可能介入台海情勢的國家展開多邊演習,對中國的嚇阻效果更實際。
薛瑞福也建議,由美國國會來要求國務院與台灣共同啟動「外國軍事銷售制度」(FMS)的非武器性支援案,協助美軍強化印太部署。他舉例,如果台灣願意協助出資在呂宋島北部建設基地,這種與美軍前沿部署直接相關的投資,將有助於形成更強的區域嚇阻力。
美國國會多年來在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中呼籲邀請台灣加入環太軍演,今年參議院更以「強烈建議」入法要求;若國防部長海格塞斯不邀請,還得向國會說明理由。然而從 USCC 報告與聽證會討論來看,美國真正盤算的方向已不只限於象徵意義,而是更偏向務實、可真正即時提升防衛效益的聯合訓練模式。
USCC 在聽證會上討論台灣是否應加入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圖為在夏威夷及附近海域舉行的2024 環太平洋軍演。 圖:翻攝自單手搓核彈(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