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BBC《Panorama》昨(17)日踢爆,過去二十年間中國在英國投資累計超過 450 億英鎊(折合新台幣約 1.8 兆元),為七國集團(G7)中最主要的中國資金流向國家。然而,其中部分投資被指涉及具軍事潛力的尖端技術,可能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據研究機構 AidData 向 BBC 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在 2015 年提出「中國製造 2025」後,海外投資急速擴張,尤其鎖定航空航太、電動車、半導體與機器人等高科技領域。英國因其產業優勢,成為主要併購與資金導入標的。
當前熱搜:再點名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川普:這很可恥、沒關稅美國早完蛋了
其中備受矚目併購案例是是英國晶片設計公司「想像力科技(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在 2017 年被以 5.5 億英鎊(約新台幣 2,258 億元) 賣給私募基金「峽谷大橋(Canyon Bridge)」,而背後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國國企「中國改革基金公司(China Reform)」。
其中,前執行長 Ron Black 受訪指出,公司核心智慧財產權具軍民兩用性,可應用於飛彈、無人機等軍事科技,他在提出安全疑慮後遭解職,並於勞動仲裁中獲判不當解僱。
前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負責人 Jeremy Fleming 在接受 BBC 訪問時表示,英國過去在面對外國投資時「過於自由」,尤其是在涉及戰略科技領域時,忽視了部分併購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他並強調中國對自身關鍵產業採取高度防護,而英國則相對寬鬆。
當前熱搜:國民黨形象民調:親中不反共、不清廉、非最有執政能力、不代表一般百姓及不值得信賴
2018 年後,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相繼強化外資審查,英國亦於 2022 年建立更嚴格的審核機制,但學者指出仍難以完全阻絕技術外流。隨著英國新工黨政府積極尋求經濟成長、並期待吸引更多外國投資,不過內部有議員質疑,政府對中國的審查報告「未公開」,擔憂經濟需求、國家安全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
對於相關報導,中國大使館則回應,中方「一貫要求」在海外經營的中國企業,嚴格遵守當地法律,並且中資企業積極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做出貢獻」,因此中企在海外受到「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