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踏上布魯塞爾的舞台、巨大螢幕亮起「Vice President of Taiwan」那一刻,陪同在場的外交官員悄悄紅了眼眶。那不是排場,而是一段近乎祕密行動般的穿越封鎖;不是偶然的歷史畫面,而是連續數週沙盤推演後才換來的突破。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今(16)日引用鄒宜玲文章,還原這趟56小時外交任務中外界看不到的緊繃細節。

這趟旅程從桃園機場就開始充滿風險。為避免任何曝光,副總統蕭美琴與外交部長林佳龍比所有乘客更晚登機,幾乎是機艙門關上前的最後一刻才匆匆步入座位。團隊知道,在一架滿載乘客、每個人都能上網的民航機上,只要被認出、被拍照、被上傳,整套計畫便可能壞在一秒之間。有人事後回憶,那段時間「不是搭飛機,而像穿過一道看不見的封鎖線」,即便再疲累,也沒人敢閉眼休息。

全站首選:中國突祭旅遊禁令報復高市早苗挺台!矢板明夫:台灣更應展現支持

抵達過境點後,又是三小時的高度戒備。安排好的貴賓室與禮遇,隨時可能因國際壓力而撤回,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可能讓後續行程瞬間歸零。一名官員談到「副總統和部長都獲免安檢禮遇」時難掩激動——在中國多年來的施壓下,願意給予這種信任的國家其實並不多。這份信任,比任何儀式都更具外交價值。

真正的考驗出現在前往布魯塞爾的路上。文章提到,先遣團幾天前才遭遇無人機干擾,被迫降到備用機場,因此這次團隊也準備了多套劇本,包括鄰近國家的替代降落點與無法準時抵達會場的備案。有人問為何不提早抵達,比較保險;幕僚的回答卻非常直接:「早一分鐘都是風險。」外交不是比誠意,而是比誰先被中國盯上。

直到機上顯示器確認「無干擾」訊號,眾人才真正鬆了一口氣。林佳龍第一時間傳訊給總統賴清德,簡短一句「順利抵達布魯塞爾」換來的回覆是:「真是007啊。」這句玩笑背後,是一整套必須隨時承擔失敗的壓力。

全站首選:中國突喊暫勿赴日引爆日本輿論狂歡 網友:太好了永遠不要來

抵達布魯塞爾後,由比利時眾議院外委會主席、也是IPAC共同主席的 Els Van Hoof 親自接機。這不是禮節,而是政治上的保護措施;一旦禮遇遭臨時撤回,當地國會議員能立刻出面交涉。從機場到歐洲議會的路途,警車與重機一路護送。幕僚坦言,這不是排場,而是一條確保台灣不受干擾的安全通道;蕭美琴過去在捷克遭遇中國因素的車禍,沒有一個人忘記。

真正的歷史瞬間出現在議會大廳。當螢幕打出「Vice President of Taiwan」,現場的外交同仁眼睛都紅了。熟悉內情的人透露,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一個月前就與多國密集協調,這次反而是各國主動詢問:「你們需要我們幫什麼?」這種態度的轉變,比四個字本身更具意義。

蕭美琴演說結束時笑容滿面,但團隊心裡都明白,真正的壓力來自後續可能的反制。中國從來不只用言語,過去都是以駭客、封鎖、假消息與實質施壓作為回應。直到出發前三天,蕭美琴都還以為這趟行程會只是視訊連線。能夠真的踏上比利時土地,是因為盟友願意分擔風險,也是因為總統明確指示:「發揮團隊戰力,全力以赴。」意思是:不用怕失敗、不用怕變卦、不用怕之後遭攻擊。

文章中提到,這句話讓外交人員卸下最大恐懼,即便萬一任務出事,也不用擔心遭到懲罰或政治追責。那份「責任我扛,大家往前衝就好」的承諾,使整個團隊有能力在極端壓力下推動任務。

從起飛到返國,一共 56 小時。沒有奇蹟,只有耐心、策略與決心堆出的一條路。這趟旅程的意義,不只是在議會亮起的四個字,而是向國際證明:封鎖不是絕對的,台灣並沒有被困住。

「下一站在哪,誰也不能預測。但經過這次,世界確實看見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