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年以「非核三原則」作為戰後和平象徵,如今卻傳出可能迎來史上最大調整。多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首相高市早苗正研議在2026年修訂國家安全文件時,鬆動其中最具政治敏感性的「不引進核武器」禁令,使日本恐首次允許搭載核武的美軍艦艇在緊急情況下停靠日本領海,引爆國內外震撼。

日本《共同社》報導,非核三原則自1967年由前首相佐藤榮作提出後,成為日本在國際間維持和平形象的基石。現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也明文寫入「原則今後也不會改變」。

全站首選:走鐘獎圓滿落幕!「欸你這週要幹嘛」抱回大獎「年度團體創作者」

然而,面對急速惡化的國際情勢,高市政府內部出現不同聲音,認為日本正逼近「存亡危機事態」。消息人士指出,高市主張維持「不擁有、不生產」兩項,但認為「不引進」條款過度束手束腳,恐在突發情勢中阻礙美軍核威懾能力的展現,影響美日同盟實質效能,簡而言之就是一旦鬆綁,日本可能首次讓「核武器載具」合法進入領海,對日本戰後安全政策而言是翻天覆地的轉向。

面對國會質詢,高市早苗11日被問及是否仍堅持非核三原則時,並未正面回應,只表示:「檔案修訂工作即將展開,現在還不到說明具體內容的時候。」,這番模糊態度立即被外界解讀為「政策可動」、「預留迴旋空間」,相關人士進一步透露,高市確實十分重視日本簽署的《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PT),但她憂心若機械式堅守「不引進」,在突發事態下恐妨礙美軍在亞太的核嚇阻部署,日本安全反因此曝險。

但倘若日本鬆動「不引進核武」禁令,等同承認美軍核武載具可在危機情況停靠日本港口,分析人士也提出警告,這將使美日安保同盟向「準核共享」靠攏,勢必加劇中國、俄羅斯與北韓的強烈反制,北京先前就已多次批評日本「重回軍國主義」。若東京再邁出核政策鬆綁的一步,恐成為東亞安全局勢新的引爆點。

現正最夯:走鐘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得獎名單一次看

外界普遍認為,日本內部圍繞核政策的辯論將愈演愈烈,不僅牽動國內輿論,更可能成為下一場亞太地緣政治風暴的震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