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近日赴捷克展出,成為台灣與歐洲文化交流的焦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特別撰文介紹這件作品,形容它是「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的台灣明星文物」,其魅力不輸羅浮宮《蒙娜麗莎》或大英博物館的羅塞塔石碑。

這件高僅 7.4 吋的玉雕以白綠相間的翡翠雕成,色澤自然、質地晶瑩。葉片間潛伏的螽斯與蝗蟲栩栩如生,雕刻者巧妙運用玉石原有的色差與裂紋,展現葉脈與莖部的層次之美,堪稱清代玉雕工藝的經典之作。

現正最夯:基北北桃颱風假又不同調?蔣萬安:依專業數據決定

翠玉白菜的出身充滿傳奇色彩。據傳它原為清光緒年間一位妃子的嫁妝,象徵純潔與多子多福,與女性形象緊密相連。雖然部分學者對此說法仍有疑慮,但這層吉祥寓意讓它更具浪漫想像。清朝滅亡後,翠玉白菜被發現於故宮,1928 年首次展出即引起熱烈回響。

在國共內戰期間,這件玉雕隨數千箱皇家文物遷往台灣,成為台北故宮的重要館藏。1968 年,台灣郵政局曾發行印有翠玉白菜圖案的郵票,進一步鞏固其民間知名度。與「肉形石」及「毛公鼎」並列為「故宮三寶」的它,甚至被遊客戲稱為「酸菜豬肉火鍋」的靈魂主角。

然而,學界對其藝術地位看法不一。部分專家指出,翠玉白菜雖展現高超技藝,但與清代其他玉雕相比並非最具獨創性。由於缺乏製作者與委託者的文獻記錄,其歷史背景至今仍是謎團。這也是台灣文化部僅將其列為「重要古物」,而非正式「國寶」的原因之一。

全站首選:已做好對普丁開戰準備! 德軍司令 : 隨時協助向俄羅斯邊境部署80萬北約部隊

即便如此,翠玉白菜的魅力從未消退。每次展出都吸引大批遊客排隊拍照,其形象也廣泛出現在各式紀念品上,成為台灣文化的象徵。今年適逢故宮建院百年,翠玉白菜首次遠赴歐洲,在捷克布拉格展出至年底。儘管展覽期間一度傳出匿名恐嚇信威脅安全,但展覽仍順利進行,現場觀眾踴躍。主辦單位表示,這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寶之一,展現了玉雕藝術的極致美感與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