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由統派團體舉辦的「白色恐怖秋祭追思大會」,追思對象中包括曾被定義為共諜的吳石,引發黨內外劇烈反彈。這場爭議不僅衝擊國民黨的兩岸論述與歷史定位,也讓準備迎戰2026地方諸侯憂心忡忡:黨的路線混沌未明、社會觀感惡化,與台灣主流民意在地化相去甚遠,恐將重演2016慘敗的陰影。

鄭麗文以黨主席身分出席統派團體舉辦、主題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兩岸同心、振興中華」的追思大會,原本屬於象徵性活動,卻因追思對象中出現叛國共諜吳石,立即引爆黨內怒火。

現正最夯:快訊》13:00高雄市甲仙區發生規模5.3有感地震 最大震度嘉義縣大埔、高雄市桃源、臺南市楠西4級

從深藍到中常委、從前立委到地方派系,幾乎罕見地出現一致批評聲浪。前立委蔡正元更怒斥這是「顛倒國民黨歷史定位的傑作」,甚至諷刺應該改名為「中國國民投降黨」;另一位本土派前立委則警告,若不調整路線,國民黨恐重蹈2016敗選覆轍。

這股反彈突顯黨內對「紅色標籤」的深層恐懼,也揭開長年被壓抑的矛盾:國民黨到底要如何在兩岸關係與台灣主體意識之間尋找出平衡?對基層民代與地方諸侯而言,這不只是歷史是非問題,更是選票存亡的政治風暴。

2026選情逼近 參選人憂被路線拖累

當前熱搜:11月登陸颱風有多罕見?鳳凰颱風前已隔58年 若發生將創史上第三晚紀錄

這場「祭共諜」風波之所以掀起巨大震盪,關鍵在於它的政治後座力。例如高雄市潛在候選人柯志恩,原被視為藍營南部翻轉的希望人選,如今卻擔心被貼上「支持親共主席」的標籤,恐怕讓中間選民卻步。彰化、嘉義、宜蘭等執政縣市同樣面臨守成的壓力,如果中央路線被視為是「親中」或「失去中華民國」立場,地方候選人就會陷入難以自清及自我定位。

因此黨內人士憂心,這不僅是黨的形象問題,而是組織信任連鎖反應。

若黨中央立場模糊、地方也無法切割,選民將傾向以「整體印象」來評價國民黨,這導致票源改投他黨。對藍營來講,這次風波可能成為2026年選情的定時炸彈。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2025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並向吳石等受難者獻花。 圖:張良一/攝

路線與認同之爭再起 國民黨的正統誰來定義?

鄭麗文上任以來,屢以「要讓台灣人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為政治主張,如今因祭共諜事件,更讓黨的路線爭議全面浮出。

長期以來,國民黨在「中華民族論」與「台灣本土化」之間搖擺不定,缺乏一致的政治語言。此次事件就像一面鏡子,逼得黨內不得不正視:是要繼續堅持「保台、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場,還是滑向與中共靠攏的模糊認同?

目前對多數藍營中生代而言,若無法釐清黨的路線,恐失去在台灣社會的合法性。從2016至今,路線模糊的代價仍在持續吞噬國民黨的政治資本。

恐懼下的團結  不足以止血

國民黨這次罕見同聲譴責黨主席,並非理念共識,而是政治求生的反射動作。當黨內各方都急著切割時,意味他們已意識到:再被貼上「親共」標籤,不僅影響選舉,更將動搖黨的存在根基。

這場爭議提醒國民黨,若不盡快釐清歷史定位與兩岸路線,就算是短暫團結,也只是恐懼下的假象。2026年選戰未開打,國民黨已先被自己逼進認同的懸崖。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2025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鄭麗文否認這項由統派舉辦的活動是以紀念共諜吳石為主,但現場出現許多紀念吳石的簡體中文文字,並指名給吳石的鮮花和鳳梨酥。 圖:張良一/攝
國民黨鄭麗文出席2025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鄭麗文否認這項由統派舉辦的活動是以紀念共諜吳石為主,但現場出現許多紀念吳石的簡體中文文字,並指名給吳石的鮮花和鳳梨酥。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