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蕭美琴8日突訪比利時布魯塞爾,在歐洲議會出席「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並發表專題演說,強調「台海和平對全球穩定與繁榮至關重要」,呼籲歐盟深化與台灣在可信供應鏈與AI科技領域的合作。這是台灣副總統層級官員近年來罕見出訪歐洲,外媒普遍認為,此舉可能再次觸怒北京。

根據《路透》和《美聯社》報導,蕭美琴在峰會中指出:「歐洲曾在砲火中捍衛自由,而台灣在壓力下建構民主。」她強調,國際社會反對任何以武力改變現狀的立場「不容小覷」,呼籲歐盟與台灣共同建立「奠基於信任、透明與民主價值」的科技生態系統,以應對中國干擾全球供應鏈的行為。

現正最夯:德媒:西方情治單位示警 中國期盼美期中選舉後動盪趁機侵台

會議共有來自德國、西班牙等約24國、50名議員參加。蕭美琴將中國對台的網路攻擊與海底電纜破壞,比喻為歐洲自俄烏戰爭以來所面臨的「混合式攻擊」,強調儘管台灣被排除在多數國際組織之外,仍持續參與人道援助與全球標準制定。

總統府表示,此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行程因安全考量高度保密。據傳,蕭美琴去年以副總統當選人身分訪捷期間,曾遭中國特工監控與企圖製造車禍,捷克官方後來證實此事。

《Euractiv》指出,此次受邀為IPAC歐盟共同主席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與庫塔(Bernard Guetta)發出的正式邀請,但蕭的行程直到抵達歐洲議會前不久才公布。由於IPAC以「會員活動」名義舉辦,而非歐洲議會主辦,不需議會批准講者名單,因此,部分歐洲官員事前並不知情。

當前熱搜:黃仁勳現身台積電運動會 魏哲家:張忠謀缺席是小遺憾

南華早報報導,目前尚不清楚歐洲議會議長梅特索拉(Roberta Metsola)是否提前獲知蕭美琴的演說安排。中國駐歐盟使團截至目前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路透》指出,台灣在歐洲僅與梵蒂岡維持正式外交關係,但英國、法國、立陶宛、波蘭等國無視北京抗議,仍允許台灣高層官員訪問。歐洲媒體認為,蕭美琴此行標誌著台歐關係正進入「實質深化」的新階段。

同時,外交部長林佳龍9月已兩度訪歐,先後造訪奧地利、捷克、波蘭與義大利,強調「歐洲工作小組」正在推進雙邊合作。前總統蔡英文預計下週也將前往德國柏林發表演說,顯示台灣對歐外交布局的節奏明確、步步推進。

倫敦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亞太計畫主任布蘭德(Ben Bland)分析指出,儘管歐盟與台灣缺乏正式外交關係,但在美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雙方合作潛力巨大。他警告,一旦台海爆發衝突,對歐洲的衝擊可能遠超俄烏戰爭,因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與電子產品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