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網路上流傳多張疑似「殲-36」第二號原型機試飛照片,引發國內外軍事觀察人士熱烈討論。據「張斌說」分析文章指出,外界普遍推測,這批照片可能是中國第六代戰機研發的重要跡象,也有分析認為,新機外觀的明顯變化顯示出不同構型的試驗版本。

文章表示,根據網傳影像,這架飛機在尾噴管、起落架與進氣道等位置皆出現新設計,其中機尾的噴口由原先的弧形改為梯形結構,文章認為可能與引擎升級或矢量推力技術有關;而主起落架由前後式改為並列式雙輪,類似艦載機配置,可能是研發團隊在試圖改善結構空間與收放機制。此舉若能減少機體佔用體積,將有助於擴充內部彈艙與電子設備,提升戰機的整體作戰能力。

當前熱搜:普發一萬本周線上登記!「身分證字號分流、領取時間、未成年怎麼領」一次看

F-135 渦輪扇引擎。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張斌說

在進氣道設計部分,照片中輪廓似乎與先前原型不同,引起外界對殲-36 飛行性能取向的疑慮。文章引述部分專家指出,這可能代表研製團隊在高速性能與匿蹤效能間重新權衡,也可能是為了提升續航與隱形能力而調整設計。

此外,分析認為,殲-36 可能採取「一機兩型」的研發模式,一型為主打空優的制空機,另一型則具備長程打擊功能,兼具戰術與戰略用途。若此猜測屬實,將意味著中國正在試圖打造能同時取代部分轟炸與殲擊任務的新一代多用途戰機。

殲-20 戰機。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張斌說

由於影像解析度有限,外界仍難確認真偽。不過文章引述多位外媒評論指出,中國近年在航發、材料與雷達電子等領域持續突破,使六代機研製速度明顯加快。依目前進度推估,殲-36 最快可能在 2030 年前後具備服役條件。

全站首選:VIVO高雄夢時代體驗店拒折抵購手機 消費者批店長恐涉犯消保法

而中國近年在人工智慧與航空電子技術上進展迅速,據稱相關團隊已能在引擎推力、複合材料與飛控系統上達到穩定量產水準。這些基礎技術的累積,讓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新一代隱形戰機的研發節奏有望逼近美軍第六代戰機計畫。

驚雷-1 遠程導彈。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張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