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再次掀起軍事界輿論風暴。28 日,他在駐日美軍「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上宣布,將簽署總統行政令,要求美國未來建造的航空母艦「改回」蒸汽彈射器,捨棄現有的電磁彈射系統。這一被外界形容為「技術倒退」的決定,立刻在軍方與輿論間引發爭議。
根據《新聞周刊》報導,川普在向駐日美軍官兵發表演說時,再次表達對「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器與電磁升降系統的不滿。他當場詢問官兵:「電磁彈射和蒸汽彈射哪個更好?」當提及「蒸汽」時,全場爆發出歡呼聲。川普隨後表示:「我們用了 50 年的蒸汽彈射器,運轉良好,所以我們要回歸蒸汽。」他批評美國海軍「花了幾十億美元製造愚蠢的電動系統」,並強調將以行政令強制改變。
全站首選: 謝龍介能讓台南「綠地變藍天」? 名醫揭這「唯一關鍵」......
《動力》(The Drive)網站旗下「戰區」(The War Zone)頻道指出,目前美軍現役 10 艘「尼米茲」級航母均採用蒸汽彈射與液壓升降系統,而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則全面採用電磁與馬達驅動技術。雖然新技術理論上能提升出動效率、減少飛機磨損,但實際運作中頻繁故障,導致可靠性飽受質疑。
川普對此早有不滿。早在其第一任期內,他就批評「福特」級的電磁彈射「複雜又昂貴」,2017 年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更直言:「數位化系統要多花數億美元,卻毫無用處。」2019 年,他視察「黃蜂號」時再次怒斥「福特號」因電磁彈射延誤工期、導致成本暴漲。

美軍新一代航母「福特號」原被寄予厚望,但實際表現遠低於預期。根據《動力》網站資料,「福特號」在服役前進行的 747 次電磁彈射測試中,共發生 10 次嚴重故障,遠超美國海軍「平均 4,166 次彈射出現一次嚴重故障」的標準。
現正最夯:不是川普說甚麼都ok! 美國提出「這要求」 高市早苗悍然拒絕了.....
即使 2019 年正式服役後,問題仍未解決。「福特號」至今仍無法安全彈射與降落 F-35C 隱形戰機,預計要等到 2027 年升級改造後才可運行。相比之下,多艘「尼米茲」級航母早已具備 F-35C 操作能力。
另一項技術頑疾是先進彈藥升降機(AWE)。《華爾街日報》指出,「福特號」在服役時配備的 11 部升降機中僅有 2 部能運作。雖然其採用電磁推進,理論上能更快運輸高達 11 噸的彈藥,但可靠性長期堪憂。當升降機失效時,官兵不得不人工搬運炸彈與飛彈,嚴重影響出動效率與安全。
《彭博社》評論認為,問題根源在於「技術並發」開發模式──即在設計未定型的情況下就開工建造,導致艦體內部結構多次修改,部分艙門甚至不符規格。
根據美國國防部作戰測試與評估辦公室(DOT&E)今年初發布的報告,「福特號」於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1 月完成首次實戰部署,共進行 8,725 次彈射。但報告指出,電磁彈射系統「可靠性仍不足」,彈射效率低於標準,艦上人員仍需仰賴外部技術支援。

儘管川普的提案獲得部分保守派支持,但專家普遍認為此舉幾乎不可能實現。《新聞周刊》指出,自 2008 年最後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布希號」服役後,美國蒸汽彈射器生產線早已停產,若重啟需花費巨資並重新培訓工人。
此外,「福特」級航母的設計完全以電力系統為核心,若改裝蒸汽彈射,需重新設計艦體內部結構,工程規模龐大。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高級研究員布萊恩·克拉克表示:「海軍將不得不花上數十億美元重新設計航母。」
曾參與「福特」級設計的退休美軍上校塔爾·曼維爾也指出,「甘迺迪號」「企業號」及「多里斯·米勒號」等後續艦皆採同一設計,若強行修改,將導致服役期嚴重延宕。
目前,美國海軍在多線部署下艦隊已顯吃緊,「尼米茲」級不得不延壽服役。「戰區」頻道評論稱:「任何對『福特』級設計的重大改動,不僅成本驚人,還可能動搖美國航母更新計畫的根基。」
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準備從「福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上彈射起飛。 圖:翻攝自環球網
目前,美國海軍在多線部署下艦隊已顯吃緊,「尼米茲」級不得不延壽服役。 圖:取自AIT紀念台灣關係法40週年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