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是我國僅次國語以外最常使用的語言。然而,根據調查,台語逐漸在台灣社會消失。數個民團今(3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立即成立台語復振委員會,制定完整台語政策、建立跨部會協調體系,挽救快速斷層的語言危機。

台語政策推動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台語路協會辜寬敏基金會等多個民間團體及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台北市議員何孟樺等人今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成立台語復振委員會。台語政策推動聯盟表示,台語本來是台灣社會跨族群共通語,經過國語推行辦法政策30年的影響之下急速萎縮。

當前熱搜:不是川普說甚麼都ok! 美國提出「這要求」 高市早苗悍然拒絕了.....

台語政策推動聯盟表示,語言就像是物種,沒有了棲息地就面臨滅絕,台灣就面臨語言環境消失的問題,「講的人少了,年輕世代沒有聽的機會,如何讓語言傳續?」他們指出,目前台語沒有常設專責機構,而台語要復振,需要的是全面性政策,不能只靠文化和教育領域,而是應該進入所有的公共政策領域,形成跨部會整合的完整台語政策。

辜寬敏基金會執行長楊宗澧批評,中國國民黨在戒嚴時期對台灣文化全面控制,強迫推行「國語政策」,導致台灣人自己的母語逐漸消失,而造成台語今日元兇就是中國國民黨,且必須被咎責。他也奉勸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們反省自家政黨過去的歷史責任,在國會不要阻擋「台語復振委員會」成立的相關法案,尤其是最愛用台語拉選票的國民黨謝龍介。

楊宗澧表示,台語的使用應回歸日常生活,但現今不論在媒體採訪或專業職場,仍存在語言落差。例如,記者雖能聽說台語,但部分同事卻未必具備能力,若受訪者以台語受訪,恐影響媒體報導的意願。而專業領域上更顯重要。以近期台中非洲豬瘟事件為例,多數獸醫師受訓時以華語為主,但實際服務的豬農卻習慣以台語溝通,若缺乏語言能力,將造成溝通困難。

現正最夯:川習會前川普一句話「震撼北京」汪浩:這是印太新秩序的戰略紅線

他認為,台語復振委員會的成立不僅是教育或文化部門的責任,更應跨部會全面推動。建議政府應率先在公部門施行,透過獎勵與誘因鼓勵公務員多以台語與民眾互動。例如在長照3.0政策中,若社工能以長輩熟悉的語言溝通,將有助於增進互信與服務成效。專家呼籲,台語復振應從公部門率先落實,讓政策推廣更具實質效果。

林俊憲表示,台語是多數的弱勢,最大的危機就是一般人不覺得有危機,而且如果按照聯合國的標準,台語落在危險階段,因此他過去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質詢此議題,呼籲政府重視及拿出實際行動,也要求設立台語文化園區,建議的地點則在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