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高技術門檻與預算壓力而中止的美國電磁軌道炮計畫,近日再度引發關注。據《亞洲時報》報導,美國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宣布重新啟動該技術開發,計畫將其應用於關島的反導系統,以補強當地防空火力。該公司指出,電磁軌道砲能以高達 6 馬赫的速度發射鎢製彈頭,有望成為攔截彈道與巡航導彈的新選項。

通用原子電磁系統部門負責人、前美國海軍電磁炮專案經理邁克·拉克爾表示,過去限制技術發展的導軌高溫磨損問題已獲得解決。他指出,隨著中國遠程導彈與無人機能力的提升,關島防禦面臨更複雜威脅,美方希望透過電磁軌道砲在高密度攻擊情境下提供低成本的防禦手段。

全站首選:正國會出手相挺?林佳龍震撼表態挺「不貪不取的林岱樺」網友炸鍋

中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軍哥漫談》

報導指出,美國重新推動該技術,與日本近年在電磁軌道砲領域的快速進展不無關聯。日本自衛隊自 2023 年起於「飛鳥號」試驗艦上進行中小口徑電磁砲海上測試,初速已達每秒 2,000 至 7,000 公尺,並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潛力。外界普遍認為,日美雙方在技術研發上有密切合作與交流。

分析認為,美國此次將電磁軌道砲定位於反導用途,與早期作為艦砲打擊陸地目標的構想不同。由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改裝空間有限、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老化,以及新一代驅逐艦計畫尚未定案,電磁軌道砲的發展重心正逐步從艦載武器轉向陸基防禦系統。

隨著導彈的發展迅速,大口徑電磁砲的射程、精準度和殺傷力已經無法在海戰上發揮大作用。 圖: 翻攝自中國搜狐新聞網軍事評論「朋磊在努力」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該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報導引述資料指出,中國自 2024 年以來已成功試射多款高速電磁炮,部分型號可將 60 公斤彈丸以 7 馬赫速度發射至 400 公里外。儘管外界對其真實性能仍存疑,但普遍認為中、美、日三國的電磁武器競爭已成為下一階段防禦科技發展的重要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