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 10 月 26 日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 2013 年上任以來,語言風格與治理思維出現顯著轉變,如今更強硬、自信與集中權力,川普在即將到來的雙邊會談中恐難輕易達成共識。報導稱,本周將舉行的川習會,是雙方六年來首次正式會晤,也是川普本任期最關鍵的兩週之一。

報導透過分析習近平自 2013 年以來的 1.4 萬份演講、著作及官方文件,發現其語言逐漸體現國家自信與全球使命感。統計顯示,習近平談及「中國是一個強國」的頻率,從 2013 年的 7 %提升至今年的 23 %,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也明顯增長,顯示其對全球力量轉向中國的信念日益堅定。

現正最夯:女高中生高捷落軌罹難 都會公園站15年來第二起

習近平校閱解放軍部隊。 圖:翻攝自新華新華網

在科技與經濟領域,習近平語言中的「高品質」一詞比例從 3 %升至 40 %,「科技」「人工智慧」「數位化」等關鍵詞使用頻率也大幅上升,凸顯中國經濟增長對科技創新的依賴。報導認為,習近平希望中國在新科技革命中占據前沿地位,展現對未來發展的強烈掌控感。

另一方面,習近平的語言呈現更強烈的威權色彩與統治導向。「希望」「關心」等貼近民眾的表達明顯下降,而「治理」「防衛」「保護」與「秩序」使用頻率增加,顯示其關注風險、維護成果多於追求突破。「理解」「討論」「意見」等詞彙減少,「自我批判」也已完全消失,顯示習近平政治語言更注重掌控與指導,而非溝通與反思。

《經濟學人》分析認為,習近平已從 2013 年的探索型領導者成長為掌舵人,具備高度自信與掌控感,面對川普談判,展現出的將是一位更強、更堅定、難以讓步的中國領導人。文章最後警告,自信與傲慢之間僅一線之隔,川普需慎重評估中國在談判桌上的態度與策略。

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九三閱兵,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校閱。   圖:翻攝央視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