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Bloomberg)報導指出,美國政界與智庫近日警告,中國在全球藥品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可能成為「對美談判的核選項」。繼稀土出口受限引發西方恐慌後,藥品原料已成為新焦點。

報導稱,中國掌握全球活性藥物成分(API)供應鏈,這些是各類藥品的關鍵組成部分。美國官員與分析人士坦言,若川普政府繼續升高對中貿易戰火,中方有能力以醫藥供應作為施壓手段。

當前熱搜:近50年來最低! 四中全會「座位空一排」 出席率僅84% 外媒:習「開鍘」過頭

美國國會「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聲稱,中方「顯示出願意將經濟杠杆武器化,藥品也不例外」,並呼籲建立更有韌性的供應鏈。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則指出,「中國談判者深知自己在瓶頸領域的優勢,短期或不會動作,但美國必須降低脆弱性」。

根據美國藥典最新報告,美國近 700 種藥品至少含有一種只能從中國取得的關鍵成分,包括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分析顯示,中國的掌控對美國 9 成通用藥構成潛在威脅。

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藥品原料的依賴實際上被嚴重低估。美國雖多自印度進口成品藥,但印度製藥商所需原料大多來自中國。統計顯示,中國在 2024 年直接供應美國約 8 % 的 API,但若納入間接來源,比例恐達 25 %。

當前熱搜:新北新店大片擋土牆崩落! 社區91人提前撤離

北京清華大學研究員孫成昊則強調,中方不會主動將貿易戰擴及醫療領域,「藥品關乎人類健康與生命,將其武器化違背中國外交理念」。

根據《彭博社》提供數據,2024 年中國製藥原料出口市場中,印度以 61 億美元居首,美國以 45 億美元次之,韓國、巴西、日本及歐洲多國亦位列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