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導致農業部下令近期禁止廚餘養豬。環境部已在昨(22)日召開緊急應變會議,並盤點全國處理量能。環境部今(23)日表示,目前處理設施足以應對每日約1,384公噸的家戶廚餘,但若加上每日731公噸的事業廚餘,現有量能將面臨不足,屆時將啟動焚化及掩埋作為應變方案,並已和農業部協調相關清運處理經費。

環境部說明,自107年8月中國爆發豬瘟疫情以來,政府便持續加強稽查並輔導廚餘養豬場轉型。根據統計,全國廚餘養豬場已從當時的2,048場 (飼養約62.5萬頭豬),大幅降至今年10月的435場 (飼養約47萬頭豬),顯示長期管理已具成效。從廚餘來源分析,全國每年廚餘總量約77.2萬公噸,其中家戶廚餘佔50.5萬公噸,餐廳、賣場等事業廚餘則佔26.7萬公噸。過去這些廚餘約有62.6%透過高溫蒸煮後再利用為飼料,如今這部分必須尋找新的去化管道。

全站首選:藍委怒嗆中科院長官僚「你改革了什麼?」 要顧立雄:「該換了」

環境部表示,依據目前盤點,全國的廚餘再利用設施,包括傳統堆肥廠、高效堆肥設施、生質能源廠與黑水虻等,每日總處理量能約為1,620公噸,此一量能足以處理每日產生的1,384公噸家戶廚餘。然而,一旦禁止廚餘養豬,每日額外多出的731公噸事業廚餘將導致整體處理設施無法負荷,因此應變計畫將優先把廚餘轉為肥料化或能源化再利用,若量能滿載,則輔以焚化廠及掩埋場進行妥善處理。

環境部指出,為確保廚餘清運作業順暢,已於114年10月22日由本部沈志修次長邀集各縣市環保局召開應變會議,並達成五點結論。

第一,請各縣市加強宣導源頭減量,推行「在家吃多少煮多少,出外吃多少點多少」,並提醒民眾廚餘排出前務必瀝水。

第二,廚餘處理將優先採肥料化、能源化,焚化與掩埋為輔。

第三,請縣市環保局掌握轄內435家養豬場的名單與收運狀況,並規劃後續委託清運。

第四,相關清運處理經費,將由本部協助提報計畫,由農業部支應。

第五,為利作業順暢,將由資源循環署辦理公告或函釋,開放合法運輸業者清運廚餘至環保局指定地點。

環境部指出,目前各縣市環保局已全面配合中央防疫政策,以「停止廚餘養豬」為前提,確保非洲豬瘟不再透過食物鏈傳播。未來將持續監測廚餘處理量能與再利用管道,必要時啟動跨區域聯防,協調農業部及地方政府共同執行防疫整備。

環境部強調,疫情防治與環境安全息息相關,此次中央與地方同步啟動應變作業,是防疫制度的重要測試。部內將持續監控全台廚餘流向與去化狀況,確保政策落實不影響民生與農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