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後,迎面而來的不是掌聲,而是內外夾擊的政治風暴。黨內派系掣肘、世代落差、民意流動與兩岸論述的再定義,構成她的多重戰場。這場硬仗,不僅關乎她的政治存亡,更將決定國民黨能否在2026年地方選舉重返台灣社會主流。

鄭麗文以鮮明的兩岸立場與「改革、年輕化」訴求擊敗郝龍斌,強勢登頂黨魁。然而,她上任的第一刻起,就陷入權力現實的包圍。2026縣市長與議員選舉,將是她能否穩住藍營的首場壓力測試。

現正最夯:台中梧棲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農業部啟動跨部會應變 全台豬隻禁運禁宰五天

派系糾葛 黨員老化、改革困難

國民黨派系盤根錯節,地方與軍公教系統各自為政。鄭麗文並非傳統派系出身,背後缺乏穩固支持,任何改革都可能被解讀為「外來者介入」。她主張年輕化,但黨員結構老化、青年參與低迷,讓改革口號顯得蒼白。

地方首長們雖禮貌性表態支持,但實際上多採觀望。挺郝陣營的趙少康更公開警告她「撇開親中形象」,否則中央難以發號施令。對地方而言,黨中央若強勢干預選戰或資源配置,只會引發反彈。鄭麗文若要「行動化」領導,勢必踩到既得利益的地雷。如何在中央主導與地方自主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她重整國民黨的第一道關卡。

全站首選:找到了! 北市府給輝達提出北投超好「市有地」 估價師陳碧源:就是新洲美段43地號

路線之爭:張揚的親中標籤 地方接受否?

國民黨內部的「親美務實派」與「親中保守派」矛盾長期存在。鄭麗文上任後立即強調「恢復兩岸制度性對話」、並稱「願與習近平見面」與「我是中國人」,這雖符合傳統藍營調性,卻讓青年與中間選民退避三舍。

高雄市議員公開抱怨:「不要再讓我們被貼上紅統標籤,這要怎麼選?」在當前社會氛圍中,「親中」與「紅統」仍是選舉毒藥。民進黨最擅長的「抗中保台」框架,將使鄭麗文陷入被動。2026地方選舉,也是她兩岸論述能否被社會接受的試金石。
藍白合難題:合作還是內耗?

鄭麗文如何合作,在地方實戰相當不易。以新北市為例,若民眾黨推黃國昌、國民黨推李四川或劉和然,勢必卡關。宜蘭、新竹、台中等地也牽動藍白合作指標。若協調不成,不僅坐實「藍白破局」,更會削弱國民黨整體選戰戰力。

藍營再出發 從「信任」兩字開始

鄭麗文的挑戰,不只是個人政治考驗,而是國民黨是否能完成世代轉骨、重新獲得社會信任的重要關鍵。她若無法在「親中與改革」與「中央與地方」之間找到平衡點,國民黨恐陷入自我撕裂的循環當中。

2026不僅是一場選舉,而是一場國民黨再造的試煉。鄭麗文能否突圍,決定了國民黨的未來,是復活,或是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