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度緊縮稀土出口限制,範圍擴大到晶片製造業。「紐約時報」分析,中國師法拜登政府對華為的大規模出口禁令,擴大稀土出口核准制,旨在美國設定的賽局中勝出,但關鍵在於兩國誰先突圍繞過彼此的禁令。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過去3年華府推出各項禁令,擴大限制全球業者對中國輸出高階晶片與晶片製造機具。美國官員認為,為確保中國無法在在先進人工智慧發展取得優勢,禁令有其必要。但北京近期宣布多項稀土禁令,顯示兩國手上都有王牌。
現正最夯:麥玉珍質詢突嗆內政部「比國中生還不如」劉世芳淡定回一句電爆她
歐美各國近期雖大幅投資稀土開採與冶煉,但短期間無法取代中國的市場獨占地位。中國商務部宣布年底將審批稀土物項與技術出口,使用於晶片,可能具軍事用途的稀土磁鐵也須逐案審批,多國政府與科技業者感到震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高徵100%關稅回應。
多位專家認為.中國掌握稀土原料、生產與其他戰略產業,供應鏈武器化的能力可能比美國還要高。
約翰霍普金斯高等國際研究學院(SAIS)政治學者法瑞爾(Henry Farrell)指出,美國要面對對手有能力威脅部分實質經濟面的現實,美中明顯處於更形複雜的相互依賴狀態。中國瞭解美國策略,在相同賽局中師美之長,青出於藍。
當前熱搜:揭太子集團中共打手黑幕「強逼帛琉斷交台灣」胡采蘋:請判處死刑
中國全面提高稀土輸出限制,再度點燃全球兩大經濟體緊張關係。2020年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華府認為中國企業華為將成國安威脅,除了限制對華為輸出美國技術外,同時全面禁止各國企業提供包含美製零件與使用美國設備或軟體製造的產品。
由於美國是晶片產業的核心,華為禁令幾乎含括所有先進科技產業,也成為全球科技業的新規定。雖然各國政府未必依循,但因擔心無法取得美國的領先科技而願意配合。
現在問題是中國嚴控稀土,川普政府會因壓力在關稅與科技管制上退縮嗎?官員似乎對稀土禁令可能損及美國產業感到措手不及。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天驕表示,中方官員知道美國近期努力重啟稀土產業,在可能的川習會之前先展現實力。美國官員與專家指出,相較美國以高階晶片為主的科技出口限制,稀土輸出核可制度影響面更廣泛。
「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認為,中國稀土核可制度的影響幾乎遍及全球晶片業者,但也會加速全球發展非中國的稀土供應鏈,這和美國限縮科技出口,也會導致各國尋求非美國技術的推論是相同的。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學者邱任帕(Martin Chorzempa)指出,如果中國能繞過美國晶片管制,美國卻需要較長時間處理中國稀土禁令,美國將面臨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