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至歐洲首條北極貨櫃快線的首艘貨輪「伊斯坦堡橋號(Istanbul Bridge)」搭載4,000個20英尺標準貨櫃,13日抵達英國東部費利克斯托港(Felixstowe)。該船9月22日自中國東部寧波舟山港出發,經20天航程抵達;航線利用北極東北航道直達歐洲,大幅縮短運輸時間,預計將優化全球供應鏈並促進沿線貿易。

《新華社》指出,這條北極快線經估算單程僅需18天,優於中歐班列的25天、蘇伊士運河的40天及好望角航線的50天,適合運送時效貨物;另外,北極海域溫度和海況,也適合於運送對溫度敏感的貨物;主要載運鋰電池及光電產品。未來將規畫在英國、德國、波蘭及荷蘭港口裝卸。報導中說明,本次首航,較預估延後2天,原因是遭遇「艾米」(Storm Amy)風暴,迫使船速減緩。

全站首選:雨揚老師》12生肖農曆9月運勢:羊寶寶貴人降臨、雞寶寶財氣四溢(下)

根據中國官方宣傳資料,因為全球暖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北極商業航線的可實現性與接續發展受到關注。「中歐北極快航」的開通,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7月首次提出「冰上絲綢之路」落地實施的生動體現,是中國與各方北極合作成果向全球物流體系延展的重要實踐。2018年「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布,明確指出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一貫本著「尊重、合作、共贏、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參與北極事務,願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北冰洋沿岸國家,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國家一道,在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和營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

北極東北航道連結東亞與歐洲,正崛起為國際航運新幹線。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冰層融化,航道潛力浮現,有助緩解傳統航線擁堵及地緣風險。專家指出,該航線不僅提升中歐貿易效率,還可能帶動沿岸經濟發展,惟需兼顧環保與氣候影響。資料顯示,2025年北極航運貨運量預計成長30%,凸顯其戰略價值。

中國至歐洲首條北極貨櫃快線的首艘貨輪「伊斯坦堡橋號(Istanbul Bridge)」13日抵達英國東部費利克斯托港。   圖:中歐北極航線宣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