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今(14)日宣布,對韓華海洋株式会社(Hanwha Ocean)旗下5家美國子公司實施反制措施,即日起生效,以回應美國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調查。消息引發全球造船業震盪,韓華海洋股價在南韓重挫逾3%;專家分析,韓華短期可能損失數億美元營收,但將加速供應鏈「去中國化」。
中國商務部今天發布「6號令」,指美國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調查,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而「韓華海洋株式會社」在美相關子公司協助支持美國政府相關調查活動,危害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將Hanwha Shipping LLC、Hanwha Philly Shipyard Inc.、Hanwha Ocean USA International LLC、Hanwha Shipping Holdings LLC及HS USA Holdings Corp.等5家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反制措施為禁止中國境內組織及個人與這些公司進行交易或合作。
當前熱搜:美軍肥成這模樣! 支援芝加哥士兵「腦滿腸肥」照瘋傳 直逼3千萬瀏覽量
相關命令被市場解讀起因為韓華海洋近年擴大在美業務,特別是在軍事及商用船隻領域,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成為中方「鎖定韓華」的關鍵原因。中國祭出反制措施,切斷其中國市場管道,影響包括鋼材供應及零附件採購,可能迫使韓華重組供應鏈。短期市場效應可能因供應鏈短缺,造成造船延宕或成本上揚,間接影響全球貿易航運價格。但對於美韓合作MARSA(美韓造船聯盟)估計影響不大,即美國本土造船復興計劃,或許會因韓華本身財務結構而有所波動,只是相關制裁供應未必會有影響,反而可能加速供應鏈「去中國化」動作。
而且中國鋼材無法供應造船,可能因制裁而囤積滯銷,造成價格下跌;甚至必須萎縮生產線,連帶削減工作職缺等問題。長期來看,中國制裁韓華的動作猶如「七傷拳」,未必會是最後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