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發生的長榮空服員猝死事件,姜冠宇醫師今(14)日語重心長地呼籲,當機上或船上發生緊急醫療狀況時,應果斷啟用MedLink航空遠距醫療支援)服務,切勿因「不敢用」而延誤就醫黃金時間。姜冠宇醫師指出,此事件與年初大S的流感重症事件異曲同工,都顯示若能更積極、更快速地處理,結果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姜冠宇醫師進一步說明,MedLink型服務的流程,其實就是啟動後與地面醫療單位進行連接。姜冠宇醫師表示,這不單單是為了讓地面醫療單位為飛機降落預做準備,地面醫療的醫師也可以透過遠端連線,即時指導機上或船上的現場人員進行緊急處置,運用現場最有限的資源來爭取寶貴的時間,無論是任何國家機場的駐點急診或醫療站的接應,都屬於這個即時性醫療的範疇。

現正最夯:卓榮泰稱「哪有那麼多錢補助鐵路地下化」 藍委怒:桃園市民無法原諒你

姜冠宇醫師坦言,過去的經驗顯示,許多人員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敢用」,這便是「就醫可及性的自我設限」,他期盼未來在宣導上能更加強化,包括國際轉診通路在內,讓這些服務能被更廣泛地運用。

姜冠宇醫師指出,目前正值流感季節,長途航班上很有可能出現重症變化者。姜冠宇醫師表示,有些人在登機前可能還不是很在意早期的不適徵兆,但在超過8到10小時的長途飛行中,病情其實就可以快速進展到病危狀態。姜冠宇醫師強調,從一有不舒服的第一分鐘就開始倒數,分秒必爭,這也鼓勵應該將危險徵象的自我辨識,如同機上安全守則般,清楚寫在起飛前的宣導裡,且國內航空與海上業者都應適用,其重要性不亞於機上安全守則。

對於空服員不明原因離世的憾事,姜冠宇醫師雖然表示遺憾,但也指出這很難直接認定為職災或過勞而亡。姜冠宇醫師說明,除了心血管相關疾病被明確定義為職災外,其他疾病的認定需要個案審查。姜冠宇醫師指出,長期跨國境工作者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健康風險,不論是面臨傳染病的威脅,或是遭遇罕見病況而導致就醫不順利,這些都是高流動性工作者需要特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