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積極為中共辯護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 13 日突然在微博發文,抱怨當前言論環境過於收緊,指出 :「很多人如今在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小心,甚至乾脆不說話了」。他提到,明星不再閒聊、體制內人士連朋友圈都不敢發,大學老師與民企高管也選擇沉默,整個網絡空間「像秋收後的田野一樣乾乾淨淨」。
胡錫進認為,這種「群體性噤聲」讓公共輿論變得不完整,「不是一個開放社會該有的樣子」。但他並未批評中共的言論管控,而是將矛頭指向所謂的「網路暴力」,稱「根本原因是社會寬容度變低」,還呼籲「在黨領導的憲法秩序下儘量寬鬆些」。他警告,若部分群體因畏懼而退出公共討論,只會讓輿論生態更失衡。
當前熱搜:美軍肥成這模樣! 支援芝加哥士兵「腦滿腸肥」照瘋傳 直逼3千萬瀏覽量
胡錫進的發言隨即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諷刺他「雙面人」,質疑他過去在敏感議題上煽動民族情緒,如今才來談「寬容」實屬諷刺;也有人認為他是在替當局「引蛇出洞」,藉機觀察輿論反應。甚至有人警告他「別以為有免死金牌」,暗示這番言論可能觸動高層忌諱。
旅美企業家胡力任則指出,習近平當局對輿論的控制已達 40 年來最嚴,依託龐大的大數據系統為全民建立「數位政治檔案」,實施全方位監控。連胡錫進這樣的「體制內喉舌」也不得不抱怨,顯示言論空間已極度壓縮。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分析,胡錫進屬於「前朝人物」,與現任宣傳系統關係疏遠,此舉或是「小罵幫大忙」的老套路,但選在中共四中全會前拋出敏感話題,仍帶有政治風險。他認為,胡錫進此舉或反映中共高層內鬥升溫,也暴露體制內對言論收緊的不安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