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積極透過外交管道試圖加強與其他國家間的聯繫,並推動建立貿易或經濟合作關係,但進展卻十分有限,僅有少數國家表態願意與台灣進行積極合作。近期有日本媒體發布報導,認為台灣當局外交受阻的主要原因,與中國對世界各國政府的施壓,以及美國川普政府改變全球貿易秩序等因素有關。
根據日本《日經亞洲》報導,雖然賴清德總統就任後延續前任政策,試圖推動台灣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但包含加拿大、澳洲、日本與南韓在內,大多數國家對台灣的提議都抱持著相對消極的態度,與台灣的貿易或經濟協定也遲遲未獲得實際進展。
現正最夯:于朦朧墜樓案延燒一個月!范世錡突自爆「我殺了他」截圖瘋傳
該報導以加拿大為例表示,加拿大早在今年 4 月的大選前,就已與台灣達成貿易談判。然而,新上任的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 ( Mark Carney ) 至今仍尚未簽署相關協議,兩國間的貿易協定也因此遲遲無法適用。

該報導認為,造成台灣無法與他國達成貿易協定的主要原因,很可能與中國對世界各國的警告有關。前駐歐盟代表、前外交部次長李淳日前受訪時指出,在中國政府眼裡,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就是在外交層面上與台灣「主權互認」的象徵,強調中國會以「不應與台灣進行主權互動」為由,對與台灣親密互動的國家提出警告。
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台灣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 DSET ) 研究員易大為也分析指出,中國長期以市場作為政治談判的籌碼,透過封鎖市場的方式,逼迫世界各國在政治問題上妥協,「即使是澳洲、日本、南韓這些美國的盟友,也可能為了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在台灣問題上保持謹慎的態度」。
現正最夯:「習主席只是心情不好」川普釋善意:美國希望幫助中國而非傷害它
除了中國帶來的壓力外,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推出的關稅政策,不但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與確定性,也對台灣的商品貿易造成巨大的負擔。另外,川普政府也將過往美國政府支持台灣的施政方向改為雙邊外交模式,在降低對台灣的支持後,許多國家也開始避免與台灣高層進行接觸,以免進一步觸怒北京當局。

然而,在這樣的國際社會環境下,仍有部分國家積極加強與台灣間的合作與聯繫,其中就包含菲律賓與英國。該報導認為,由於菲中兩國近年在南海主權爭議中的矛盾不斷加劇,菲律賓逐漸展現出願意加強與台灣交流的傾向,但截至目前為止,菲台兩國仍未展開正式的貿易協議談判工作。
易大維總結稱,即使台灣的外交與經貿布局陷入困境,但在台灣晶片製造商擴大歐美、日本等地投資,以及無人機零組件產業逐漸崛起的背景下,世界各國與台灣簽署經貿協定的需求將持續上升,認為各國未來都將強化與台灣的經貿合作。

近年來,我國持續試圖拓展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但進展卻十分有限。有日本媒體分析認為,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與中國的施壓以及美國改變全球貿易秩序等因素有關。圖為賴清德與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Luke Lindberg)會面。 圖: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