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Paul Biya)世界上年齡最大的現任國家元首於當地時間週日再次競選連任,目標是第八個總統任期。若成功連任,這位92歲的領導人將持續執政至接近百歲,成為非洲最長壽且任期最久的國家元首之一。
根據《BBC》報導,比亞自1982年上台以來,已執政長達43年。他在競選演說中承諾「最好的還在後頭」,並誓言在新任期內優先關注婦女與青年問題。然而,比亞整場選舉活動僅出席一次造勢集會,其餘時間則在歐洲展開為期十天的私人旅行,並利用人工智慧生成競選影片的做法,引發在野陣營的強烈批評。
全站首選:北士科合約「違約成本低到可笑」林亮君:是時候跟擺爛新壽說掰掰
《法新社》指出,比亞在2008年取消總統任期限制後,便牢牢掌握權力。儘管外界頻頻指控選舉舞弊與司法干預,他的政府始終否認相關指控。此次大選共有12名候選人角逐,但主要反對派領袖莫里斯.卡姆托(Maurice Kamto)遭選舉委員會取消資格,被批評是當局為排除潛在威脅的政治操作。
喀麥隆政治分析家伊曼紐.瓦納(Emmanuel Vana)告訴BBC,比亞長期執政的核心目標是「維持權力」,往往犧牲改善人民生活的機會。他指出,喀麥隆三千萬人口中,超過六成年齡在25歲以下,「對多數年輕人而言,比亞是他們一生中唯一認識的總統」。

在經濟首都杜阿拉,《法新社》採訪的24歲藝術家泰奧菲勒(Theophile)直言,這場選舉是一場「騙局」,並表示只要現行制度不變,「我們就無能為力」。相較之下,也有部分年輕選民仍願意給比亞機會,20歲學生喬瓦尼(Giovanni)表示:「他雖有缺失,但仍是一位有經驗的智者。」
現正最夯: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再掀美中貿易戰! 美股狂瀉台積電ADR暴跌6.41%
另一位主要挑戰者、前政府發言人伊薩.奇羅馬.巴卡里(Issa Tchiroma Bakary)被視為反對派的焦點人物。這位曾任就業部長的北方政治人物在六月叛離比亞政府後,迅速吸引大批支持者,並批評政府「讓喀麥隆的資源陷入國際金融依賴」。然而智庫學者拉烏爾.蘇莫.塔約(Raoul Sumo Tayo)分析指出,執政黨在農村擁有強大贊助網絡,「反對派即使動員群眾,也未必能轉化為實際選票」。
BBC補充,這次投票在嚴峻的社會與經濟背景下進行。通貨膨脹、失業與腐敗問題嚴重,尤其青年失業率接近40%。26歲畢業生瓦尼娜.恩澤奎(Vanina Nzekui)表示:「年輕人覺得在國內不可能出頭,只能選擇離開。」

此外,英語系西北與西南地區的分離主義衝突仍在延燒。自2017年以來,戰火已造成至少6,000人死亡、近50萬人流離失所。當地民眾因擔心遭報復,多數選擇抵制投票。民運人士阿賓.阿亞(Abine Ayah)警告:「若英語社區被排除在外,整場選舉的合法性將受到質疑。」
根據喀麥隆選舉法,投票將僅舉行一輪,得票最多者即當選。憲法委員會預計將在15天內公布正式結果。內政部長保羅.阿坦加.恩吉(Paul Atanga Nji)警告,任何候選人若在官方宣布前自行宣布勝利,將「越過紅線,面臨法律制裁」。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選舉都凸顯喀麥隆社會對「長期執政」與「未來希望」之間的撕裂。一位受訪青年對BBC感嘆:「43年後,人們已經厭倦了。」

比亞自1982年上台以來,已執政長達43年。 圖:翻攝自X帳號@TheCameroonia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