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投書《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並從台灣建立全社會防衛韌性談起,呼籲民主國家仍需採取更即時、更具體的行動,強化與台灣的安全合作。他並示警,一旦台灣淪陷,全球戰略格局將被根本改變,中國將獲得在西太平洋的前進基地,威脅多條重要海上航線,削弱美國履行印太防衛承諾的能力;第一島鏈的崩潰也將引發日本、菲律賓與南韓的警覺。

林飛帆以〈台灣「以實力促進和平」的計畫─韌性投資如何嚇阻北京〉為題,投書《Foreign Affairs》。他說明,台灣在2025年7月舉行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且不是在軍事訓練場內,而是在城市的中心展開。

當前熱搜:比樂天貴3倍!戰備水一瓶120元 國防部挨轟卻稱參考日本進口價

林飛帆指出,這場演習的範圍已經超越傳統軍事層面,反映出台灣正在深化的一種理念:要能有效嚇阻中國,不僅仰賴軍事現代化,更需建立「社會韌性」。他說,台灣正推動一套系統性的「全社會防衛韌性」戰略,結合軍事準備、民主凝聚力、基礎設施強化與社會力量,目標是讓侵略的代價高到任何敵人都無法承受。

林飛帆表示,威權政權在發動戰爭之前,往往會從民主國家的脆弱面下手。他說,台灣借鏡烏克蘭、芬蘭與以色列的全社會防衛經驗,深知和平不能靠綏靖主義來維持;此外,戰爭的演變速度也提醒,小型民主國家若要在強權威脅下生存,必須在戰火未起前就做好準備。

林飛帆表示,前總統蔡英文推動的國家韌性整備,首先盤點生活必需品與重要物資,並承諾十年內投入5645億用以強固與分散電網;此外,政府也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並將義務役期從四個月延長至一年。他指,總統賴清德更將「強化韌性」列為施政重點,透過「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以五大韌性工作主軸推進,串聯企業、學界與公民社會,建立跨領域合作機制。

全站首選:黃國昌狗仔偷拍名單曝光!媒體爆4院長、3大秘書長、警察首長全遭跟監

針對國防與韌性建設,林飛帆說明,台灣國防預算預計於2026年超過GDP的 3.3%,並於2030年達 5%,聚焦於非對稱戰力,如沿岸飛彈系統、機動防空系統,以及無人機技術。他說,政府同時提出總額 5500億的「強化韌性特別預算」,綜合軍事與韌性支出,台灣的安全相關預算將於2026年前達到北約防務的標準。

林飛帆表示,一些在野反對聲音批評這樣的準備是「挑釁北京」,但事實恰恰相反,事實是,威權侵略者正以軍事擴張為目標強化戰備,而台灣的準備則是以守護現狀與自由民主為目的進行演練。他說,團結不分國內或國際、公部門或民間,皆能向潛在侵略者發出明確訊號:台灣在壓力下依然堅定。

林飛帆指出,一旦台灣淪陷,全球戰略格局將被根本改變,中國將獲得在西太平洋的前進基地,威脅多條重要海上航線,削弱美國履行印太防衛承諾的能力;第一島鏈的崩潰也將引發日本、菲律賓與南韓的警覺。若中國成功吞併台灣,亦將釋放出危險訊號:「小型民主國家無法在強權陰影下生存」,這不僅削弱民主陣營的信譽,也會助長將武力視為國家手段的錯誤觀念。此外,全球經濟也將受到重創,預估損失高達10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十分之一。

林飛帆表示,台灣人民感謝各國聲援,但民主國家仍需採取更即時、更具體的行動,強化與台灣的安全合作,包含提升跨領域協同作業能力。他強調,台灣正以堅定的意志與積極的行動,超越軍事層面打造全方位的防衛韌性,決心以實力促進和平。當台灣全速推進準備時,世界不應再對台灣決心捍衛其自由和未來有所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