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紅軍城戰場,成為俄烏衝突最激烈的焦點。這裡,16 萬俄軍與 4 萬烏軍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攻防戰。
按常理推測,俄軍兵力是烏軍的 4 倍,火力也更為強大。然而,戰場局勢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俄軍不僅未能攻佔紅軍城,甚至在多次進攻中遭遇慘敗。南部城區的爭奪戰剛剛被俄軍攻佔,又迅速被烏軍反擊收復。
為何人數占優的俄軍,始終無法突破烏軍的防線?答案隱藏在烏軍的「三道防線」戰術中,這一戰術通過無人化技術、精准打擊和後勤破壞,將俄軍拖入了一場消耗戰,也讓紅軍城成為現代戰爭技術試驗場。

紅軍城位於烏克蘭東部,是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作為烏克蘭防線的核心樞紐,紅軍城的得失直接影響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防禦態勢。一旦俄軍攻佔紅軍城,烏軍的補給線將被切斷,東部防禦體系也會面臨崩潰。
然而,這場戰鬥不僅關乎地理爭奪,更是現代戰爭技術的試驗場。無人機、巡飛彈等高科技裝備的廣泛應用,使烏軍在兵力劣勢下成功阻止了俄軍的進攻。
現正最夯:對話紀錄曝!李正皓秀鐵證:王鴻薇操控聯合報抹黑潘孟安 請妳道歉下台!

烏軍的「三道戰術」是紅軍城防禦戰的核心 :
第一層戰術是無人機偵察與情報共用。烏軍通過無人機實現了全天候、全方位監控,每個營配備 6 架偵察無人機,監控範圍擴展至 20 公里。這些無人機通過星鏈系統即時傳輸資料,結合大資料分析,精準預測俄軍的進攻方向。俄軍的每次行動都在烏軍的監控之下,隱蔽滲透幾乎不可能實現。
第二層戰術是無人機與砲兵的協同打擊。無人機不僅負責偵察,還直接參與戰鬥:攻擊俄軍車輛,鎖定坦克和炮兵陣地,引導烏軍砲兵精準打擊。無人機的威脅迫使俄軍加快行動速度,最終進入烏軍佈設的地雷區。同時,無人機的持續監控使俄軍傷患無法撤離,醫護人員也難以進入戰場。這種戰術不僅削弱了俄軍的戰鬥力,還極大地打擊了士氣。

第三層戰術針對俄軍的後勤補給線。烏軍利用光纖無人機和巡飛彈遠端打擊俄軍的彈藥庫、運輸車隊和後勤中心,切斷俄軍的補給鏈條。俄軍的傳統後勤部署模式被烏軍精準反推,後勤線的破壞使俄軍的砲兵火力難以持續,進攻節奏陷入混亂。
面對烏軍的「三層戰術」,俄軍嘗試了多種應對措施,但效果有限。俄軍發射 FAB 滑翔制導炸彈和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試圖摧毀烏軍的防禦陣地,但烏軍堅固的工事和靈活的防禦部署使其難以奏效。
俄軍派出精銳步兵分隊實施夜間滲透,但無人機監控和地雷區佈設讓行動屢屢受挫。後勤補給的短缺進一步削弱了俄軍的火力優勢。

紅軍城戰役不僅是一場戰術與技術的對抗,更是現代戰爭形態的縮影。無人機、巡飛彈等技術裝備正在重新定義戰場規則,傳統的兵力優勢在面對高科技裝備時逐漸失去意義。
烏軍利用資訊共用和協同作戰,最大化了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證明後勤線的穩定是現代戰爭的基礎。紅軍城的戰鬥或許只是一個開端,它正在為全球軍事領域提供關於未來戰爭的深刻思考。

烏軍在紅軍城近郊伏擊俄軍。 圖 : 翻攝自雲霄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