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前夕,桃園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帶著機具南下花蓮投入清淤,本為守護家園的善舉,卻因腳部傷口感染敗血症,不幸離世。專家提醒,災後泥水與污土中潛藏多種細菌,若皮膚有傷口或慢性病控制不佳,感染風險將大幅上升;若環境含污水、鐵鏽或動物屍體,更可能引發壞死性筋膜炎、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
耕莘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楊鯉魁今(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看到新聞中一位前往花蓮協助救災的桃園挖土機老闆林鴻森,在救災過程中不幸受傷感染,於中秋夜離世。「這不只是令人心疼的故事,更是每一位第一線工作者的警訊。」
現正最夯:IG粉絲飆2.8萬!北捷飛踢男恢復貼文 透露案發後心聲
楊鯉魁指出,在災後環境裡作業,地面充滿泥水、碎石與污染物,即使只是小傷口,也可能成為細菌感染的入口。若環境中有污水、鐵鏽或動物屍體,感染風險更高,甚至可能發展成壞死性筋膜炎或敗血症。
他提醒,救災或重體力工作後若有身體異常,若有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應立即就醫。
1. 傷口紅腫、灼熱或劇痛
2. 傷口有異味或流膿
3. 出現發燒、畏寒、倦怠
4. 傷口持續擴大或變黑」
現正最夯:于朦朧屍檢報告曝光? 韓紅演唱會上公開落淚 「他」被曝也參與墜樓案....
楊鯉魁表示,這些都可能是感染惡化的徵兆,別以為「忍一忍就好』,早一步就醫就能救命。」他強調,災區中許多感染都是從細微傷口開始,若輕忽警訊,可能延誤治療時機。
楊鯉魁身分提醒,「在天災中奮不顧身的人,都是社會的英雄。但別忘了,英雄也需要被保護。」楊鯉魁指出,出發前應確保防護裝備,如手套、長袖長褲;回家後要立刻清洗、消毒任何擦傷或割傷。他呼籲,「為了能繼續守護別人,也要好好守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