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於昨日(6)表示,他正在決定是否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飛彈。儘管他的表示顯得有些含糊其辭,不少人仍將其視為重要指標,如 X 帳號《MAKS 25》便持樂觀態度。川普在表態中提到,他十分關注烏克蘭如何使用戰斧飛彈,並表示不希望令戰爭升級,「戰斧」射程在 1,600 至 2,500 公里之間,可輕易威脅到莫斯科。預計,這筆費用將由北約來買單。

BGM-109「戰斧」巡弋飛彈是美國於 1983 年服役的一款中長程次音速飛彈,自服役以來便被廣泛地使用,從波斯灣戰爭到敘利亞內戰皆有參與,這很大程度歸功於多變的使用環境。戰斧飛彈有多種變體型號,可以從發射車、船艦、噴射機和潛艦等多種平台部署,以適用不同的需求場景。

全站首選:被爆涉黃國昌狗仔紛爭 王鴻薇:嚴厲譴責《鏡週刊》 

潛射型戰斧示意圖。 圖 : 翻攝自 US NAVY

再者,這也是一款能搭載核彈頭的產品,故為美國核威攝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中的陸射型號曾部署於歐洲,後於美蘇《中程導彈條約》後撤除,因此目前的主要投射平台以潛艦和水面艦艇為主。戰斧在後冷戰時代美國對外的一系列戰爭中,經常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波斯灣戰爭中投放了近 300 枚戰斧飛彈,命中率約為 85%。

除美國外,目前僅英國、澳大利亞、日本與荷蘭擁有戰斧飛彈,就連以色列要求採購也被拒,可見美國對於此款武器的保護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應是,作為一款完全的進攻性武器,美國高層必須審慎考量其對於世界戰略走向,以及美國離岸平衡策略的影響。比如另一款也十分「珍貴」的薩德系統,美國便提供給亞洲的重要盟友——南韓,用於防範北韓的飛彈威脅,但在進攻性武器上則提供更舊的 AGM-65 「小牛」飛彈而非戰斧。

日本於 2023 年與美國簽署了一份購買 400 枚「戰斧」巡航導彈的協定,日本政府稱這是為了應對來自中國和朝鮮造的威脅。 圖:翻攝自X帳號「@Aurora107E」

《華爾街日報》於 9 月 26 日報導指出,川普與澤連斯基在聯合國大會期間,便商討過提供長程武器一事,而普丁也指名道姓,若美國提供戰斧,則俄美緊張關係也將全面升級。

全站首選:嗆「把賴清德X頭斬下來」要被辦 館長瞎喊司法迫害:把我當柯文哲

這些事件之後,大致就是川普嗆俄國是「紙老虎」的時間點了。《MAKS 25》認為若此次提供戰斧一事成案,很可能會以先前預期的「美國出貨,北約付款」的方式提供。不論如何,若戰斧被提供給烏克蘭用來對付普丁,其背後的涵義可能不只是一款武器,而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些許搖擺,

美軍戰斧巡航導彈。   圖:翻攝自 騰訊網 星球調研室

戰斧的一項主要疑慮是造價,雖然新版本被改良至約 57 萬美元,但這仍使得它不適合用來打擊低價值目標。   圖:翻攝自X/@Osinttech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