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影星湯姆漢克斯參與編劇並配音的360度沉浸式紀錄片「登陸月球」,正於巴黎光之博物館展出。觀眾將重返休士頓任務控制中心,回顧阿姆斯壯等12位成功登月的太空人故事,並一窺2026年將有女性參與的繞月任務。
此作被視為喚起新世代對太空的熱情,但有媒體評論湯姆漢克斯過於樂觀。
當前熱搜:外媒爆美最高法院判川普關稅違法機率達8成 川普任命大法官難預測
該展旨在傳遞對太空探索的熱情與科學信念,但也有媒體指其敘事傾向英雄主義與歷史懷舊,對太空競賽與當代觀點著墨不足,引發不同觀眾回響。
「休士頓,我們有麻煩了!」是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在電影「阿波羅13號」(Apollo 13)飾演太空人的經典台詞。劇情描述任務途中因氧氣罐爆炸而放棄登月,最終與另外兩位太空人機智應對,成功返回地球,成為美國登月史上最成功的失敗任務。
被外媒形容為「登月迷」的湯姆漢克斯,不僅在1995年演出「阿波羅13號」,更於1998年製作HBO迷你影集「飛向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2005年共同編劇IMAX紀錄片「華麗荒土:月球漫步」(Magnificent Desolation: Walking on the Moon)。
全站首選:中秋連假結束「開工日濕噠噠」?天氣風險:東北季風增強明轉雨
自9月24日起於巴黎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展出的「登陸月球」(Destination Lune),也由他一手促成。
「登陸月球」片長50分鐘,由湯姆漢克斯主動向倫敦Lightroom沉浸空間提案發起。他在幕後花絮中表示,期望透過空間與影像讓觀眾漫步月球,不依賴特效、運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真實的攝影資料、新聞影像、地圖與科學圖表,說一個有趣的經典故事。
「登陸月球」聚焦於1969年至1972年間的6次阿波羅任務(阿波羅11號至17號)。至今只有12位人類曾登陸月球,並成功返回地球。
為重現56年前掀起的登月熱潮,「登陸月球」的沉浸式影像不採巨幅視覺風格,而是專注於史實資料與太空科學的呈現。
片中包含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1962年的演說片段:「我們選擇在這10年間登月與完成任務,不是因為它們容易,而是因為它們困難。」
一幕模擬當時休士頓任務控制中心(NASA Mission Control Center)的「電視牆」,讓整體空間化為戰情中心。觀眾可一同倒數火箭升空、進入太空、回望地球;也能感受正準備在月面降落時,系統卻頻出錯,好險最後仍成功登陸的驚險過程,重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觀眾卡洛琳(Caroline)為慶生與家人一同前來參觀,她表示自己不知道曾有這麼多太空人登陸月球。她的兒女則說,雖然在校學過相關知識,但實地感受後更震撼;尤其看到阿姆斯壯登月、全球同步轉播時民眾鼓掌的場景,十分有趣。
觀眾馬文(Marvin)表示自己不是科學迷,但是喜歡歷史。他認為透過湯姆漢克斯的敘述,讓他更清楚各次登月任務執行狀況。
英國媒體Time Out評論指出,「登陸月球」未觸及當年美國與蘇聯間的太空競賽背景,認為湯姆漢克斯作為戰後嬰兒潮世代,對當年登月時刻真誠著迷。評論形容那種感受就像「古老魔法」,展現出他對人類追逐星辰的敬畏之情。
法國新聞台(franceinfo)則評論,湯姆漢克斯製作此片的目的,是為喚起新世代對太空的熱情與志向。然而片尾一句旁白「如果人類能讓12個人順利往返月球與地球,那麼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被視為過度樂觀的宣言,因為科學成就並不足以評判人類的未來。
「登陸月球」除回顧登月歷史,也預告美國將於2026年執行「阿提米絲2號」(Artemis 2)任務。屆時將有4名太空人搭乘太空艙,繞行月球後返回地球,包含一位女性。此任務不會登陸月球,登月將由後續的「阿提米絲3號」執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2024年曾專訪湯姆漢克斯及「登陸月球」的編劇,談到未來兩年美國預計展開多達25次登月任務,並詢問他們對印度、中國、美國之間,可能將出現的太空競賽有何看法。
對此僅編劇回應:「離開地球,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間是人類共同事業。月球面積極為龐大,相當於巴西、美國與俄國總和。」
即將成為首位參與繞月任務女性太空人的科克(Christina Koch),她過去的訪談片段也在影片中與其他太空人一同呈現。
她說:「我小時候曾有一張名為「地球升起」(Earthrise)的海報。那不是機器拍的,而是1968年執行阿波羅8號任務的太空人,透過月球拍攝地球。這張照片改變了我們看待地球的方式,而我也因此著迷。」

為重現56年前掀起的登月熱潮,「登陸月球」的沉浸式影像專注史實與科學,運用NASA真實的攝影資料、新聞影像、地圖與科學圖表,說一個有趣的經典故事。 圖: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攝

法國新聞台評論湯姆漢克斯製作「登陸月球」的目的,是為喚起新世代對太空的熱情與志向。圖為沉浸式360度紀錄片「登陸月球」於巴黎光之博物館放映現場。 圖: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攝